新华社兰州10月11日电(记者王朋)眼下正是甘肃马铃薯收获季。与普通硕大的马铃薯不同,定西市安定区一间种薯繁育大棚里收获的马铃薯,大小如鹌鹑蛋,重量在2克至20克之间。
“这一粒粒小马铃薯是用脱毒马铃薯苗移栽生产的种薯‘原原种’。”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说,与普通种薯不同,“原原种”经过一次繁育变成“原种”,“原种”经过一次繁育才成为农民普遍种植的种薯。
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正在查看收获的马铃薯“原原种”。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别看马铃薯不大,“身价”可不低。李进福介绍,普通种薯论斤销,“原原种”按粒卖。“一粒能卖0.5元,一亩温室大棚年产达25万粒。”
生产“原原种”的门槛也高。脱毒的试管马铃薯苗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所需的土壤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椰糠,这种土壤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才能生产。
据定西市有关部门统计,定西共有有资质的种薯生产企业26家,年产“原原种”10亿粒,是国内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生产的“原原种”除了供应内蒙古、四川、贵州、河北等省区,还出口至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定西马铃薯的“能耐”还有很多。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定西积极探索马铃薯主粮化,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马铃薯面条、马铃薯饼干等上百种主食产品,马铃薯精淀粉、马铃薯全粉等主食产品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定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制品加工基地和主食产品集散中心。
过去,定西的干部群众开玩笑说:定西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三宝”实为一物,玩笑中透着一股产业难发展的辛酸和无奈。如今再提“三宝”,定西的干部群众却透着一股自信。
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种植基地,人们正在收获马铃薯。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依靠马铃薯产业,我家今年准能脱贫。”安定区香泉镇园区村村民田海车说,她家种了2亩马铃薯,亩均纯收入超过1200元。她还在镇上的一个马铃薯种植基地务工,一年收入至少2万元。
正值西北秋收时节,记者在田海车工作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看到,马铃薯打秧机将茎叶粉碎后,马铃薯收获机便驶入田里将马铃薯挖出来,人们紧随其后捡拾马铃薯。
田海车介绍,当地马铃薯种植和收获都已机械化,农机的使用还带动了村里撂荒地复耕和土地流转。“很多村民流转了自家土地,和我一样在企业务工。”她说。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介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甘肃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8年初至2019年底,甘肃通过马铃薯产业脱贫的贫困户约2.4万户、9.7万人。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28日【新华社】我国开发出6大系列26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
- 2020年09月27日【中央媒体看甘肃】中国拓马铃薯产业增值空间 科技研发促主粮化生产
- 2019年11月11日【新华社】甘肃定西:马铃薯迎丰年更增收
- 2019年03月17日“洋芋开花赛牡丹”——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扶贫新模式观察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