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博拉村“变身记”

 2020/10/13/ 20:02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张金鑫

  如今的合作市卡加曼乡博拉村,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牧村蝶变成了美丽的旅游专业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张金鑫

  “现在村里变化大,房子修得很漂亮,道路很宽敞,茶余饭后还可以到村文化广场上健身娱乐。以前我在市区打零工,工作累不说,收入也很少,现在在自家门口的度假村里当收银员,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合作市卡加曼乡博拉村村民完么草乐呵呵地说。

  以前,完么草一家人一年辛苦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生活捉襟见肘。如今,完么草一家人都在家门口打工,土地也流转到田园综合体里,光土地流转费一年就有1万元的收入,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香拉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自2017年5月开始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经过三年的打造,现已建成花海600亩,种植40多个花卉品种。目前,与花海相邻的藏式餐乐园已建成,配套建设花卉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各一处,同时组建优质牧草合作社及养殖合作社两个,田园综合体的架构基本形成。合作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加大村级基础项目投入和建设,大力发展田园经济与景观苗木种植,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

博拉村的村口正在建设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摄

博拉村的村口建设效果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摄

  “我们村的土地基本上都流转到田园花海了,村民们也基本上都在村口的花海、苗圃、旅游点上打工,人均年收入能达到一万元以上。今后,我们想着依托党的好政策,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博拉村村民小组长贡保扎西说。

  以前的博拉村是一个以放牧、种植为主的传统藏族村落,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薄弱,虽然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群众的生活水平很低。

  博拉村的变化要从“十三五”以来说起。几年前,博拉村被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合作市委、市政府投资858万元对村内31户农牧户统一进行民居特色化改造和农牧村“七改”,门前屋后、村内巷道全部硬化,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鹅卵石步道、休闲座椅、凉亭、篮球场等基础设施。2020年,博拉村又被确定为全州“一十百千万”旅游专业村建设项目之一,投资509万元进行了整村风貌改造、游步石板路、村庄亮化、景观平台、农家乐改造等,全面改善了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农牧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带动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

博拉村旅游专业户杜文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摄

  杜文芳家是全村6户旅游专业户之一。她经营的“文芳农家乐”小有名气,旅游旺季每天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前些年,她在城里的饭馆打工,起早贪黑,收入微薄,还落下了一身病。近几年,看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她毅然选择回乡。今年,杜文芳主动申请成为旅游专业户,不仅一身好厨艺有了施展之处,还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重新装修了房屋,新建水冲式厕所,把自己家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前些日子,杜文芳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家庭生活更是蜜里调油,喜上加喜。“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杜文芳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言语中透着幸福和感激。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