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百里镇与百里奚、白起之缘

 2020/10/14/ 04:1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曹鹏伟

【溯源甘肃】

百里镇与百里奚、白起之缘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曹鹏伟

  早在史前,平凉市灵台县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数千年风雨沧桑,积淀起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被公认为周民族和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周时期先后建有密须国和密国,但均遭亡国厄运,两起事件见多种史书记载,其政治中心便位于今百里镇镇区所在地。

  长久以来,密须国盘踞之地被称为“阴密”,这里气候湿润,丘陵川区林草茂盛,河谷田地早早开始垦种谷子等农作物,无论原始狩猎,还是农业生产水平,均为先进农耕文化的代表封国。因此,该地曾被秦穆公作为采邑封地赐给名相百里奚,也曾是秦昭王贬谪白起的目的地,虽然白起刚出咸阳就被秦王赐剑刎颈当场,但其后人继续前进,在“阴密”的地面上继续生活。

  百里奚是历代名臣榜样,史学家说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几乎至臻完美;名将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歼灭六国军队上百万众,未尝败绩,最终却丧命于秦王之手,何其悲哉!

  百里奚和白起,是与“阴密”大地结缘的两个历史名人,两人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春秋人物图像

  百里奚:五张羊皮换来的贤相

  公元前655年冬,晋献公用荀息之谋,以千里马和白璧作诱饵,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虞国南边的虢国,这就是“假虞伐虢”的故事。虞国大臣宫之奇劝阻虞君说:“虞虢如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虢亡虞不能幸存。”但虞君不听,宫之奇料定虞国必亡,便携带全家老小逃走了。

  时任中大夫的百里奚见宫之奇的话虞君都不听,知道自己说了也无用,便不做声。晋国大军在灭虢的归途中,顺便把虞国也灭了,虞君和百里奚都沦为晋国的俘虏。

  公元前653年,秦穆公向晋国求婚,结秦晋之好,晋国用很多奴隶陪嫁,百里奚也是其中之一。他觉得可耻,逃到了宛(今河南南阳),楚国人把他当作奸细抓了起来,他说是难民,楚国人见他上了年纪就放了他,因他善养牛,楚国人就叫他发挥特长,他很快把牛喂肥了,名气传到楚王那里,又让他到南海牧马。

  秦穆公见陪嫁奴隶中有百里奚之名,却不见其人,追问下去,有人说百里奚有才能,引起了秦穆公的重视,他派人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准备用重金向楚王去求。有大臣提醒秦穆公:“楚王不用百里奚,是不知其人之能,如果我们用重金去求,会暴露百里奚的才能,楚王必不放人。”于是,秦穆公派人到楚国,按照奴隶价格,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所以人称其为“五羖大夫”。

  公元前654年,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并将农业条件、气候物产较好的阴密作为采邑封给了百里奚,从此,阴密便被人们称之为百里,一直流传至今。

  秦穆公与百里奚商谈国是,百里奚谦虚地自称亡国之臣,不值得垂询。秦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他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秦穆公十分高兴,要以百里奚为国相。百里奚辞让道:“我有个朋友叫蹇叔,其才之高少有人知。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齐国,向铚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想侍奉齐国国君,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宫廷政变,于是到了镐京。周王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周王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离开周王,我听了他的话,才没有卷入后来的争端;侍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贪恋利禄和爵位没有抽身。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虞君亡国之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秦穆公备重礼,请蹇叔入秦,任命为上大夫。

  秦国发展方向朝东,首先要面对的是强大当时还未分裂的晋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将主要战略集中在此。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和夷吾出逃。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骊姬子奚齐继位,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为晋惠公。后来晋惠公对秦国却以怨报德,公元前648年,晋国旱灾,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反而乘机出兵,于次年攻秦。双方在韩原大战,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秦国以晋惠公交换晋国河西(黄河以西)五城,把疆域扩充到黄河西岸。

  史家称百里奚为秦之贤相,增修国政,重施于民,使秦国强大,史称“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