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春风送暖千万家 真情托起幸福梦——平凉市“十三五”时期就业服务工作综述

 2020/10/20/ 08:4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胥富春

春风送暖千万家 真情托起幸福梦

——我市“十三五”时期就业服务工作综述

  平凉日报记者 胥富春

  每日甘肃网10月20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  今年2月27日晚十点半,随着赴上海方向复工专列K6195次列车从平凉火车站缓缓驶出,全市900多名农民工踏上前往山西、山东、江苏、上海复工之路。这是平凉市开行的首趟“点对点”复工专列。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一方面是春节过后,大量农民工需要务工挣钱,市县两级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劳务输转,仅春节后到2月底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全市累计输转劳动力13.59万人,其中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运送68辆次1768人,扶贫车间复工85个,吸纳农民工2756人,有效解决了务工人员就业返程困难。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方针,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扎实推进“六稳”工作,精准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全面提升,创业环境显著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努力提供更多“饭碗”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是庄浪县城最热闹的一天,城乡居民盛大集会,舞长龙、耍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以此纪念庄浪县的守护神——南宋刘沪将军。庄浪县因势利导,每年在当天举办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为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2018年的正月十二,甘肃省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在庄浪县同期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江苏、广东以及省内企业共300多家参加招聘会,提供电工电子、辅警、高速公路收费、铁路服务、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物业管理、保洁、装卸搬运和驾驶等就业岗位2.08万个,庄浪县各乡镇及周边县的3万多名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负责人现场咨询交流,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洽谈,当场签约6720人,达成意向1.2万多人。

  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福祉,关乎社会大局稳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人社系统始终把就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心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作为,主动出击,集中利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及时跟进开展职业介绍和“一对一、人盯人”就业帮扶。依托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和在外商会能人,加强外地企业与本地劳动力的信息互通和双向洽谈,开辟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456个,城镇新增就业16.78万人。

  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深入实施“劳动就业全对接行动”,聚焦岗位对接、信息摸排、组织输转等重点环节,深化对外劳务协作,坚持“稳东扩西”,加大组织化输转力度,全市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47.86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95.79亿元,有输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应转尽转。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综合运用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优惠等相关支持政策,建成“居家式”“合作社式”“厂房式”扶贫车间222家,吸纳就业1.07万人,扶贫车间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孵化器”。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耦合点,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对特困群众实行兜底帮扶就业,累计开发乡村保洁、道路维护、养老服务等9大类岗位1.46万个,就业扶贫成为贫困家庭稳定脱贫的有力支撑。

  建平台 优服务 促创业

  立足全市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双创”示范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累计投资1138万元,建成了新时代创业孵化基地、平凉金润实业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省级创业孵化基地6家、平凉兴陇创业孵化基地等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5家。充分发挥孵化基地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专业性众创空间,连续举办三届创业大赛和两届创业成果展示推介会,鼓励既有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内部创业。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培育返乡创业重点人群、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受益面,放宽担保和贴息要求,降低贷款门槛,完善担保服务机制,提高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亿元,带动就业2.05万人。

  紧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大龄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根据就业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推荐就业,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协同联结,开展了“创业平凉大型人才招聘会暨全省支持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扶贫洽谈”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大型招聘活动163场次。统筹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录上岗各类项目人员1.14万人。深入推进人才引领工程,全力保障教育卫生重点行业人才需求,招聘重点本科院校以上学历、各类紧缺专业人才1518人,考核招聘研究生316人,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89.4%。

  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成规范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2个,乡镇劳务工作站102个,行政村劳务工作室1457个。全面推行“不见面”“零进入”服务,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快办行动”,精简办理环节36项,取消证明材料69项,全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紧扣助力复工达产主题,建立重要医用物资生产等九类重点企业清单,统计缺工人数,征集岗位信息,开设人力资源市场用工招聘专区,配套统一标识,实现招聘信息及时发布、资源共享,有力保障了重点企业用工,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提升技能 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

  整合培训资源,科学制定方案,按照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务工状况,逐户逐人对劳动力务工状况及培训意愿进行摸底,特别是未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的培训需求信息,分类建立实名制管理台账,确保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参训全覆盖。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标要求,把培训由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在用工量较大的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直接搭建培训平台,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把培训课堂办在用工企业、扶贫车间、田间地头,让群众看得清、听得懂、学得会,完成劳动力培训29.54万人次,着力提高了就业稳定性。

  牢固树立稳企业就是保就业的发展思维,坚持把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作为扶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抓手,确保企业岗位稳定。全面做好就业补助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加大各项支持资金向就业工作倾斜力度,做好就业资金年度预算,争取中央和省级就业补助资金7.78亿元。打好“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主动沟通对接,同步出台阶段性、针对性支持政策,做到各类奖补政策随报、随审、随批、随拨,全市发放各类就业补贴7亿元,有力稳定了就业岗位存量。

  2019年春节前夕,13名外地农民工通过电话投诉,他们在崆峒区某建筑工地务工,被拖欠工资15.7万元,请求处理。市劳动监察支队受理后第一时间联系市住建局,崆峒区人社局、住建局,约谈相关工程建设企业和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实欠薪事实,制定了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垫付农民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清欠计划。同时,向施工总承包企业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责令按期整改存在问题。从接到电话投诉到清欠工资,仅用了三天时间。

  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五项制度,加强日常巡查,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累计为1.6万人追发工资及福利待遇2.2亿元,处理举报投诉案件1013件,全市没有发生50人以上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通过加强监管,真情提供各类就业服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农村居民实现了一人输转全家脱贫,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劳务收入盖起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好日子,实现了人生梦想。

  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今后和“十四五”期间,全市就业工作将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重点,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就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