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之美物】
文物里的中国颜色
李忠超
明黄江绸彩绣云蝠纹座具(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玻璃香薰 长沙博物馆藏
当色彩与文物碰撞会有怎样的呈现?色彩,是人的视觉感受。有光,有物,透过眼就会发现色彩,经由色彩,人们又进一步联想到冷暖、强弱、刚柔,感受到不同的性格、民族、文化等。色彩令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使人的生活体验具有更深邃的感知和领悟。中国传统色彩缤纷绚丽,意境优美,文化寓意深厚。
《左传·恒公二年》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孙子·势篇》说:“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那么何谓五色?五色之外还有哪些色彩呢?当色彩与文物碰撞又会有怎样的呈现?
中国传统五色观认为:“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尚书·禹贡》中最早提到“五色”一词,曰:“徐州,厥贡惟土,五色”。但具体列出五色为哪五种颜色的最早记载则在《周礼·考工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是在五行观念流行之后,以五行匹配五色,赋予了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而传统中医里,也有“色脉诊”,《黄帝内经太素》认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正色之外还有间色,关于“间色”说法不一,并且各个历史时期对于色彩的崇尚也不相同,但间色主要是以各色调配合而成。
随着人们对于自然颜色的分辨力逐渐提高,更多的色彩微妙变化被人们感知并命名。较为常见的两个对颜色命名的方法:一是以具有这种颜色的典型物名来作为颜色名,如酱色、藕色、赭石、咖啡色、碧色、琥珀色等,另一种是在颜色名前前缀表示程度的附加语,如深红、浅红、浓绿、淡绿、明黄、暗黄等,或是珊瑚红、高粱红、蟹壳红、土黄、天蓝、宝石蓝、孔雀蓝、薄荷绿等。古人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涉及颜色,众多的颜色又通过幸存的文物得以展现,这些美丽的中国色足以惊艳世人。
红
雕漆云龙戏珠圆盒(局部) 河南博物院藏
红色,在中国一直被视为重要的色彩。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已经使用赤铁矿染石珠串的系绳,考古发现在死者的四周也洒有赤色粉末,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和红色与血液颜色相同有关,因而红色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中国不仅是丝国和瓷国,也是漆器之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到明清时期的剔红,朱色已经成为漆器的代表色之一。许多出土的漆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和彩绘纹样更是精美叹绝。漆器之上往往是红与黑交相辉映,黑色博大、宽厚、深沉,红色鲜亮、强烈、古朴,一同彰显出漆器光洁柔和、华贵富丽的感觉。
在唐代的裙子中,以红、紫、黄、绿等色为多,而尤其以红色最流行,所以唐代诗人的笔下就常有红裙的身影,白居易的《官宅》:“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卢侍御四妓乞诗》:“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白居易的《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都是有关红裙的描写,可见当时红色裙子的流行时尚程度。
绿
绿玻璃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垂鳞纹秦公铜鼎 甘肃省博物馆藏
对青铜器表层和锈斑的观察,也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一个关键。各地出土的青铜器因为埋藏环境的不同,青铜器的锈蚀情况就会有差异,表面的锈色也会不同。常见情况来看,出土的青铜器铜质层次复杂,颜色也很丰富,例如一件青铜器可能最内层是黑色,其次是枣红色,再外面一层才是绿色,绿色之外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即使是绿色,青铜器的锈色都会有灰绿、深绿、嫩绿等不同的显现,色泽也各有差异,除了常见的绿色,还会有蓝色、金黄色、黑色(俗称黑漆古)、灰色、紫色、棕色、银白色等。那么,是不是锈越多越好?颜色越多越好呢?不是的。有的锈是有害锈,必须要去除才能使青铜器得到保护。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19日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白银开展
- 2020年10月15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入围
- 2020年10月13日【博之美物】魏晋棺板画上的伏羲女娲图
- 2020年10月05日【博之美物】“东方微笑”再现千年之美——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亮相常州博物馆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