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敦煌 文旅融合奏响丝路新乐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 通讯员周斌全
金秋的敦煌,宛如飞天盛装,多彩迷人。
清晨,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三危山上泛起金光,一支支载着游客的驼队迎着朝阳登上鸣沙山,乘兴而来的游客在驼背上一颠一伏,饶有兴致地感受着沙漠中骑乘骆驼行进的独特体验。放眼远眺,驼队绵延不断、逶迤前行;侧耳倾听,驼铃声声、响彻远方,仿佛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的恢弘气势。
丝绸之路魅力千年不减。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汇的枢纽,近年来,敦煌始终坚持让文化之“魂”附于旅游之“体”,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道路。
一
日前,多个研学团队在阳关景区学习汉代礼仪,游览古阳关遗址,参与体验射箭、钻木取火、烽火传递、摹制拓片、经书摹写等特色研学项目,感受触摸岁月往昔,接受历史文化熏陶。
近年来,敦煌市依托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措施,支持发展研学旅游。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子慕名前来,了解敦煌当地民情风俗、游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迹,进一步催热了敦煌研学旅游品牌。
以此为基础,敦煌不断丰富研学旅游的文化内涵。敦煌文化学院于今年7月揭牌成立,学院设置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的研学课程,内容涵盖了敦煌文化艺术、“莫高精神”、两关历史、边塞文化、工匠技艺等诸多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系统规范的研学体系。
2006年,敦煌彩塑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保护项目。当时,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永卫心中就萌发了一个心愿,即打造一个敦煌工匠村保护基地,带徒授业,开展传承研究工作,让敦煌彩塑这门传承千年、几近濒危的古老技艺发扬光大。2018年10月,集敦煌艺术研究交流、传承培训、写生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项目——莫高里工匠村落成。杜永卫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热爱、传承敦煌彩塑,让敦煌彩塑这门艺术永远“活着”。
近年来,除了带徒弟传授彩塑技艺外,杜永卫还先后与国内多家高校联合办学,他将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生感受、学习、热爱敦煌彩塑艺术。目前,莫高里工匠村已成为敦煌市研究、传授、传承敦煌彩塑技艺的重要场所。
“我们积极走出去,到外面的大学去,把敦煌彩塑技艺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敦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莫高里工匠村给来敦游客和学子提供一个艺术交流和写生实践的平台。”杜永卫说,这一往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敦煌彩塑,这门技艺也将传承更广、更久远。
二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下,敦煌当地的乡村旅游也变得红红火火。
龙勒村是敦煌市最偏远的村落,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参观完雅丹地貌、阳关景区等旅游景点,游客们纷纷选择走进龙勒村,在葡萄架下歇脚休憩,吃农家饭菜,品阳关葡萄,享田园风光,轻松惬意。近年来,龙勒村立足毗邻古阳关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偏远村落成为敦煌西线游客的“休息站”。
今年以来,敦煌市阳关镇又以“畅游阳关大道、体验阳关文化”为主题,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不断完善边关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葡萄田园休闲区、大漠运动休闲区等功能布局,谋划举办了千人徒步、戈壁挑战等品牌赛事,以及徒步露营、自行车比赛、研学游等多种户外活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档次规模和发展水平。
在敦煌,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观让人大饱眼福,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穿越千年。在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敦煌古城等地,游客观赏千年敦煌的那情那景,身临其境体验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文风情,仿佛一时间梦回古敦煌,回味地域穿越的神奇感觉。
丝路新乐章正在奏响,敦煌市坚持以国际化视野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8年实现20%以上的增速,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全市直接从事文化旅游的人数占到总人口20%。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2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敦煌:文旅融合放大综合效应
- 2020年10月29日【旅游周刊】甘肃文旅融合:两年嬗变 不负“诗和远方”
- 2020年10月27日敦煌:文旅融合奏响丝路新乐章
- 2020年10月22日甘肃文旅“百名专家基层人才建设调研行”活动启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