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段睿珺
近几年来,泾川县高度重视扶贫车间发展,落实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在各乡镇、村创建扶贫车间,把贫困村资源潜力转变成发展能力,既解决企业用地、用工问题,又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扶贫车间里的娘子军
“哒哒哒……”还没走进扶贫车间,电动缝纫机有节奏的声音便传了出来。近日,记者走进平凉市泾川县汭丰镇巾帼扶贫车间看到,十几名妇女正忙着缝制衣物,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
汭丰镇巾帼扶贫车间负责人薛亚情介绍,车间生产的校服销往平凉、泾川、崇信等地学校,上班的工人都是周边的村民。
王秀钗以前在镇上打零工,每天起早贪黑忙活,家都顾不上。“扶贫车间建成后,我和村民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王秀钗说。
为了让贫困户就业更灵活,扶贫车间还把生产线搬到贫困户家中。村民除了在车间上班,还能领取衣料在家中缝纫,这样,一些没时间来上班的村民也能在闲暇时挣钱。
在巾帼扶贫车间,刚一进门,就可看到墙上的光荣榜。薛亚情介绍,“上了光荣榜的工人每个月的工作效率和品质都是最高的,最多的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
为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妇女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汭丰镇探索出“扶贫车间+劳动力”的模式,镇党委政府与创业者联姻把生产车间办到群众家门口,广大妇女赚钱顾家两不误。
“这种灵活就业的方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信心,而且节约了成本,提升了工效。”薛亚情说。
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让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是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2020年,泾川县新建认定扶贫车间5家,其中新建王村镇朱家涧村、城关镇、燕雷村、玉都镇易地扶贫搬迁点扶贫车间4家,认定泾川县华润陶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1家,吸纳劳动力就业460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89人。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扶贫车间20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155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961人。
有了扶贫车间,贫困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企业和脱贫多方共赢的好路子。泾川县罗汉洞乡黄花菜加工扶贫车间,是泾川县首个集鲜柿、黄花菜收购、晾晒、储存、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加工基地。车间负责生产的何鸿伟告诉记者,车间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群众,每个月工资在2400元至3000元之间。
针对柿饼与鲜黄花销售前景广阔,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罗汉洞乡党委、政府在全力抓好万亩柿子园标准化管理的同时,在全乡范围内栽植黄花5200亩、柿子树16000亩,为柿饼与黄花扶贫车间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泾川县把推进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鼓励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围绕泾川县特色产业“果畜菜”,大力创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扶贫车间,积极创办来料加工、商贸物流等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多措并举建设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泾川县提出,对各类企业等经济组织兴办的“扶贫车间”,吸纳10名以上(含10名)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稳定就业3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可给予6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此外,专门列支扶贫车间补贴资金225万元,用于各类扶贫车间、企业吸纳建档立卡劳动力一次性奖补。
今年以来,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新建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30多人。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创办的城关镇就业扶贫车间,主要经营工服、一次性床单等,吸纳贫困劳动力、残疾人50多人。
为规范扶贫车间运行,泾川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等部门,统一扶贫车间批复、认定、挂牌和政策落实,任何组织机构建立的扶贫车间必须由人社局备案后正式运营。同时,鼓励扶贫车间加强从业人员基本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劳动者信心,尽快适应扶贫车间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目前,扶贫车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期465人。
除此之外,泾川县积极与天津市武清区对接,为扶贫车间农特产品拓展更宽广的市场。对接更多商贸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拓宽泾川县扶贫车间工装、无纺布等产品销路。目前,已取得灯笼订单100万个,医院医用品5000多件,其他各类工装1000多件,口罩类产品20多吨,总价值1500万元以上。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5日扶贫车间背后的“税务力量”——天水市税务局持续跟踪服务扶贫车间纪实
- 2020年11月02日【图片新闻】永靖县刘家峡镇扶贫车间 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 2020年10月23日张掖市甘州区扶贫车间家门口奏响“致富曲”
- 2020年10月14日【图片新闻】永靖县开办扶贫车间帮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