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追寻烙印在洮坪山水间的红色足迹

 2020/11/30/ 10:14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祁波

  秋冬之交,是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洮坪,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部队在当地激战,发生斩关夺隘并获得胜利86周年的时节,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了......

  在洮坪乡村记忆馆里,参加采风活动的作家、诗人们凝视着那些被遗忘的影像,感叹当年的战地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红军用双脚走出来的二万五千里,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天空下,遥望86年前洮坪关院峡那个深秋的傍晚,为推动全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巩固和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迫使蒋介石与红军谈判,红二方面军之红四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他们攻打成县,尽快完成成徽两康战役的作战任务。这是他们走出草地的第一仗。

  1936年9月8日,根据中央指示,红二方面军在哈达铺将部队编成了左中右三个纵队,召开了各纵队首长会议,分析敌情,部署作战行动,发布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其左纵队从崖城出发,直奔礼县县城。中纵队亦经宕昌荔川镇、闾井镇,向礼县出发。右中队向康县、略阳县前进。

  地处高原山岭的上坪境内,被风神和雨伯切割成无数沟壑和峭壁。当中形成一道裂缝峡谷,名曰关院峡。站在大堡子山上,低头俯视,垂直的是悬崖,从高山顶部到沟底,深达三五百米,两边崖岸的距离,狭窄处不足五十米,宽处也只有百米左右。裂缝深谷的出口处,便是波涛滚滚的洮水河。

  贺龙、关向应指挥大队人马,在凌冽的寒风中饿着肚子,扯着干渴的喉咙,甩着大步,向前挺进。

  在洮坪关院峡与执行堵截任务的国民党鲁大昌狭路相逢,展开一场快速反击战,一个营的敌军全部被消灭。

  接着,红军在洮坪稍作休整后,又挥师向南,仅用七天就连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完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作战任务,歼敌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千余支。

  在灰蒙蒙的五龙山岗,衣襟褴褛的红军战士擎起手臂,向着直通通火辣辣的血色长天欢呼胜利。世界战争史上有太多这样的镜头,一些战士就是因此而不朽。

  战役结束后,红四师全体官兵在成县稍事休息,旋即随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向徽县进发。一场新的战斗正等待着他们。

  当代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当年那场战争的悲壮与激烈。关院峡上下杀声此起彼伏,战火燃遍植被茂盛的五龙山。

  如今在洮水河畔的山洞里和荒山野岭上,还可捡到残刀断枪和锈迹斑斑的手榴弹之类的杀伤性武器。

  在这里,你会聆听到红军长征这部英雄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插曲,抑或几个激昂的音符,能听到血水汩汩的申诉,心脏砰砰的呐喊,灵魂震撼的激荡,从而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浩气长存,永远闪耀,因为它以人之呼吸,血之迸流,生之呐喊,凝成了巍然天地之间的一种伟大神魄!

  长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魅力永不消逝。

  上世纪三十年代,弱小的红军在长征途中,每天天上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途中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饥寒交迫,经历了上百条江河湖泽洗礼,经历上百座高山险峰磨砺,经过了六百多次大小战役,战斗考验,经历了途中掩埋20多万战友的尸体悲烈,经历了十三省(区)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转战之后,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奠基。

  站在碧澄如练的洮水河畔,面对不断飘落的黄叶,我的思绪沉浸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风云里。

  那次从关院峡激战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贺龙军长当年曾驻足居住的那座民房的墙上,布满数十个弹痕,门板上至今还留着被打穿的弹孔。山水安详 ,红军叱咤风云。当年红军走过之后,深山峡谷一一收藏了他们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足迹。

  自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之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个颇具传奇的事件,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从此,长征也就成了中外文学家力图追踪探索的永恒课题。

  我对工农红军的最初印记来自遥远的童年,雪山草地、大渡河、铁索桥、腊子口、哈达铺,还有延安,还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化艺术饥荒的年代里,它被当年还年轻的我理解为一中革命加爱情的传奇故事。

  可以说,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长征是伴随了我们一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经典。听长征故事,读长征书籍,学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是几代中国人坚持和实践的人生课题与理想追求。

  有人作过一个统计,自1938年《西行漫记》出版之后,关于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籍就达1.6万种以上,与之相关的影视和书画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正是这些优秀的长征文学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精神和魅力,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世界观。

  虽然长征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它却以其特有的战争魅力和永远鲜亮的精神光芒,绵延不断地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

  长征不仅是一个永远鲜活的话题,而且在陇南山区还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民间故事。

  我们知道,现有的长征史料虽然堆积如山,但不少距今年代久远,而在当时间断地艰难跋涉和激烈战斗中,经历了长期的岁月风化,给长征本身,同时也给长征史料和实物蒙上了一层扑塑迷离的色彩。

  令人欣慰的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偏僻乡村,在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地方,创建了一个具有闪光性的记忆馆,抢救性地征集了300多件红色文物,不仅向人民展现了一些穿越时空的记忆,而且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有待发掘、有待揭示的潜在隐秘,进一步在甄别本土原有的长征资料,让文学艺术家用真凭实证进行精心架构和精美的叙述。

  今天我们在洮坪的山水间追求红军长征的足迹,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红军长征在陇南北部山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大无畏的长征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把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把长征精神化作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虽然时间过去了86个年头,但岁月的风雨不仅没有淡去红军长征的光亮,还因岁月的磨砺使红军长征散落在民间记忆里,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因为民间的生活,原本就是一部鲜活的史籍。

  青年农民王建奇创建的洮坪乡村记忆馆,告诉人们的红军长征在洮坪关院峡的那场激烈战斗,仍然是穿越时空而又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故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