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科技之眼”守护绿水青山

 2020/12/09/ 17:26 来源:每日甘肃网

  从“两座土坯房”到“智能预警监测”,从“人工巡查瞭望”到“一双科技之眼”。近日,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部署在博峪保护站3393瞭望哨、中路河保护站松坪瞭望哨的两处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林火视频智能监控站正式建成投用,驻守在高寒缺氧地区的林务员正式撤离高山瞭望所,结束了30多年的艰苦守望,标志着天然林保护区逐渐进入科技护林时代。

焕然一新的智能预警监测站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于甘肃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局先后经历了木材生产、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场改革“三大重点转型”时期。始建于1987年间的两处瞭望哨,地处高山之巅,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多年以来担负着昼夜观测火点、汇报火情等重要工作任务。特别是3393瞭望哨,因海拔3千3百93米而得名,是甘肃省白龙江林区的一个重要火情高山瞭望哨所,为保护区30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智能监控站彻底代替人工瞭望时代

  林海云端守河山,万里长途报火烟。高山哨所是土坯房,几十年来虽多次维修,但依然是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坚守在这里的林务员们一月一换班,一次购置一个月的生活物资,吃的都是易存放的蔬菜,夏天经常变味,冬天结冰。更没有网络信号,没有现代化的家电,用太阳能光电板提供照明,一台老旧的电视机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山路遥远,坡陡路窄,从山脚到瞭望哨直线距离2到3公里多,平均坡度50度以上,生活必须用品上山都是靠畜驮人背5到6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夏天喝水得去两公里以外背水,冬天溪流结冰只能靠吃雪水。“白天几个兵,晚上数星星,一遍又一遍,就是数不清”是在瞭望哨工作过的林务员们,一个不愿言说的共同感受。

昔日坚守在土坯房高山哨的护林员们

  2019年,为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甘肃省白龙江流域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按照“节约资金、优化配置、突出重点、提升效能”的原则,在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辖区部署建设了2处林火视频智能监控站和终端可视化指挥平台,该项目于2020年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其中3393林火视频智能监控站,建设地址位于博峪保护站“3393”瞭望哨,松坪智能监控站,建设地址位于中路河保护站松坪瞭望哨。两处瞭望哨的投入使用,彻底结束了高山哨所人工瞭望的时代,在保护区创新发展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我在瞭望哨工作生活了15年,都知道瞭望哨艰苦,吃水要背,吃饭也得背,可是你不来,他不来,总得有人挑起这个担子嘛!比起这片森林,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年纪大了,但是眼神还是好使的,哪里冒烟,哪里着火,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现在被高科技取代能走下高山心底很高兴,希望咱林区越来越好”,3393瞭望哨林务员赖坤宝说。

  据了解,林火视频监测预警系统,由前端智能监控站和终端管理平台构成。前端由双光谱重载云台、防盗枪机、铁塔、高音喇叭、防雷等设施设备组成,采用自然风能、太阳能互补供电,远程网桥信号传输,有效监控半径为10公里,系统预警误报率小于1%,漏报率小于1%,每个监控站能实时监测31400公顷森林资源安全。在指挥终端的远程操控下,具备火情监控,火灾预警,火点定位和实时预览等功能,可实现视频自动巡护、烟火自动报警和烟点自动研判,为有效提高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水平、布建科学化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和大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涛)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