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专场新闻发布会,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张掖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峰,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专场。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1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宣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了全面回顾总结我省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力奋斗奔小康,经省委领导批准,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州委书记和市州长以及有关方面领导,为媒体朋友们讲述甘肃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生动故事。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先生,张掖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峰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近40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感谢大家的到来。新闻发布会全程将通过“新甘肃”客户端、“视听甘肃”客户端、“甘肃发布”微信公众号、“甘肃发布”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
首先,请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先生作介绍。
谢又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向各位介绍张掖脱贫攻坚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张掖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张掖的基本情况。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产业特色鲜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全市国土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区五县,总人口130万人,其中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张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18个4A级以上景区,高居全省之首,七彩丹霞享誉全球。
张掖市的扶贫工作,同全国、全省一道,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的探索实践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围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力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有效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些年,成为张掖减贫进度最快、脱贫成效最好、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视察张掖,看望干部群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信心和决心,为加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对我们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作以简要介绍: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13年4月,我市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占到全省总数(17个)的近三分之一,确定贫困村65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经过几年努力,到2017年,我市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在全省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剩余的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剩余的3925户10553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至此,张掖市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65个贫困村、1.64万户5.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二是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我们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全力推进,特别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后发优势明显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9489元增加到2019年的14944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94元增加到9976元(比全省整体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47元),年均增长33%,增速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3.5个百分点。
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31个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全部建成规范幼儿园;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和贫困人口参保率均达到100%;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贫困村硬化路通村率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动力电到村率100%;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危改任务全部完成,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用网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
四是贫困群众精神动力显著增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工程。全程在张掖拍摄创作的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及多个省级卫视黄金强档播出,近期又荣获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中华文化传播力奖”、第六届全国节目交易会暨影视剧产业项目推介会“最受欢迎电视剧奖”;以全国扶贫状元、原民乐县委书记韩正卿为原型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在全国公演,并荣获“白玉兰奖”“敦煌文艺奖”;“快乐老乡”大众文化品牌入选中宣部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在全市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是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更加完善。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性举措,在65个贫困村落实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花卉等特色产业面积10万亩,连续多年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发展培育“五小”产业1680个,建成扶贫车间68个,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出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全过程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创新防贫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防贫保险”全覆盖,进一步筑牢了“防贫关口”。
六是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即着手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连续3年以市委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从工作机构、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有效衔接。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2018年10月,我们在全省率先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郊区、乡镇街区、旅游景区、各类园区,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生态走廊沿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总的看,我们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决定性成果,而且由于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同时,我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政策机遇,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9年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排名全省前三位。张掖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国“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被《环球时报》等国内重要媒体评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入选《半月谈》“十佳最具绿色投资价值城市”和国际旅游联合会“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张掖脱贫攻坚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缩影,深深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生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离不开省直各部门的科学指导和倾力相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真帮实扶,必将激励全市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持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取得新成效、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开创新局面、在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为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时代篇章贡献更多张掖力量。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新时代的张掖充满了热情和无限发展潜力,真诚欢迎各位多到美丽的金张掖走走看看,充分领略张掖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真切感受张掖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时常关注张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并通过你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张掖、走进张掖,共享张掖改革发展成果、共创张掖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主持人:
感谢谢市长的介绍,下面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掖市在推进产业扶贫、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举措和成效有哪些?
王海峰: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紧紧围绕“县区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着力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五年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33%,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的3倍多。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我们立足张掖资源禀赋,引导扶持贫困片区和群众大力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全市6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已发展到10万亩,有力地支撑了群众稳定增收。同时,我们通过支持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如海升一期2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建成投产后,就吸纳了扶贫搬迁户25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4000元。
二是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增收。我们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市场”模式用资源换收入。目前,全市参加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近1万户,65个贫困村建成各类合作社404家,吸纳18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如临泽县五里墩村36户贫困户将200亩土地和劳力入股发展订单蔬菜,户均增收1万多元。
三是挖掘潜力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张掖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一些村社风光、民俗、文化都非常有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业极具潜力。目前,我们已累计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4个、市级专业旅游村67个,24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乡村旅游业,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如民乐县南古镇马蹄村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借助马蹄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通道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2018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72户2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是积极发展电商产业促增收。我们通过驻村干部、电商企业引导联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特产品,目前已累计建成贫困村电商服务点65个、网店600多家,全市电商扶贫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一批贫困村农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各地,如临泽县沙河镇明泉村是一个移民村,近年来通过网店、微店销售土猪肉、土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交易额达到300多万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记者:请问张掖市在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帮扶责任、监督责任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谢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事实也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张掖市脱贫攻坚能够取得决定性成果,主要是我们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健全制度机制、严格监督问责,推动“三项责任”落到了实处。主体责任落实方面,我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健全完善脱贫责任机制,实行市四班子领导包抓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建立一级、二级巡视员督导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化管理机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分别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县乡履职尽责、行业部门全程跟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帮扶责任落实方面,我们制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清单》,实行领导包抓贫困村工作机制,32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帮扶2个贫困村、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贫困村确定2名县级领导开展帮扶。选优配强帮扶力量,共选派723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200名干部常驻65个贫困村开展工作,全市895个部门单位联系帮扶有贫困人口的728个村,1.12万名干部帮扶1.6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覆盖。同时,主动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分赴天水市麦积区和平凉市庄浪县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监督责任落实方面,我们建立严格高效的监督问责体系,由市级领导带队,经常性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实地了解掌握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采取直接入户、跟踪核查、暗访通报、回访问效等方式,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再巩固、再提升工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监督执纪问责,近三年来,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143件、处理281人。开通扶贫领域“12317”监督举报电话,健全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微信五位一体监督平台,及时受理办结群众监督举报。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张掖市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在推进生态补偿、易地搬迁促进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能不能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海峰:
近年来,我们在全面完成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的张掖段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坚持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脱贫之路。
一是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我们着眼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对“十三五”期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目前,3846户132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1908户应拆除的旧房已全部拆除,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3299户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全部配套到位。
二是组织实施祁连山保护区农牧民生态宜居搬迁项目。在整治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过程中,我们整合生态保护、移民搬迁、农牧民定居、草原奖补、公益林管护补助等7个方面的政策,采取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一户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一户扶持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个一”措施,搬迁并妥善安置保护区核心区全部149户484人和占缓冲区总人口34%的146户436名农牧民(缓冲区没有比例要求),户均获得26.8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并实现了转产就业、稳定脱贫,有效缓解了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压力。
三是组织实施高海拔地区生态宜居搬迁工程。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浅山区自然灾害较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的实际,我市民乐县确定用3年时间,把居住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1.5万户7万多名群众搬迁至位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生态小镇,并从中吸纳2万余名群众在园区稳定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已有1万户4万多名群众分房到户。
四是组织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项目。我们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生态补奖、公益林建设和市上实施的“一园三带”造林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等重点生态项目优先布局在贫困地区,安排补助资金1960.2万元,选聘2402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选聘193名贫困群众担任草管员,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知,张掖市在2019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位列第一,那么市上是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谢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从2018年10月开始,先行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郊区、乡镇街区、旅游景区、各类园区,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生态走廊沿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我们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加快发展以“四个百万”工程(100万亩玉米制种、100万亩绿色蔬菜、100万头肉牛养殖、100万亩优质牧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农业,着力打造蔬菜和肉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累计发展戈壁生态农业11.12万亩。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和节能环保聚集度一流的海升第一座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建成投产,第二座23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建成试运营,3×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启动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我们牢牢抓住人才振兴这个支撑,组织实施1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产业组团引才、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张掖籍优秀人才回流计划和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筛选扶持100个以上人才引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用5年时间培训100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已聘请专家72名、全职引进人才111名、培训农村劳动力9.67万人次,为4231名农村人才和企业人才评定了市内有效职称。我们牢牢抓住文化振兴这个灵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建成文明乡镇58个、文明村400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85个,涌现出了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窦兰英、全国最美抗疫志愿者屈玲玉等一批先进个人和群体。我们牢牢抓住生态振兴这个基础,大力推进“三大革命”“六项行动”,积极探索以不增加农户负担、不增加银行风险、不增加政府债务为特点的“三个不增加”融资模式,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形成了棚户区改造提升、生态宜居搬迁、盘活资源融资、商业开发利用、产业融合带动、前庭后院改造、风貌保护改造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整体转型发展等多种模式,为治理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了有效路径。我们牢牢抓住组织振兴这个保障,深化拓展“三链富民”(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模式,创新设置片区基层党组织,设立设施农业片区党委5个、成立中心村党委16个、联合党组织20个,推动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村民共富。扎实推进“四抓两整治”,建成标准化先进党支部245个,99.8%的村、100%的社区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市县乡村“四级三中心”全部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记者:请问张掖市下一步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上有什么打算?
王海峰:
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防止返贫才是根本。我们将做好巩固、拓展、衔接“三篇文章”,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切实提高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脱贫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一是健全监测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健全数据比对、县乡村三级监测和自主申请“三项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重点监测残疾人、大病重病、受灾、收入骤减、受疫情影响较大、家庭突发变故等农户情况,核查致贫返贫风险,因户因人动态开展针对性帮扶,坚决防止“滑下去”。
二是夯实产业基础,“拓展”增收渠道。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着眼扩规模、提效益,持续深入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肉牛和蔬菜“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做活做靓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智慧农业等多种业态,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融合度和关联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推进乡村振兴,“衔接”城乡一体。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做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和落实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加快推进“三大革命”和“六项行动”,稳步有序推进农房拆旧改旧建新,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保护,系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两位发布人,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12月17日上午是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和平凉专场两场新闻发布会,欢迎媒体朋友前来采访报道。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11日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天水专场实录(文+图)
- 2020年12月08日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实录(文+图)
- 2020年12月07日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实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