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张掖:脱贫攻坚三年实现“三级跳”

 2020/12/17/ 16:0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 吴晓燕 鲁明

  农民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吴晓燕 鲁明)12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市进入了减贫进度最快、脱贫成效最好、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17年,该市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成为甘肃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地区;2018年,剩余的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剩余的3925户10553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至此,张掖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又生说,2013年4月,张掖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5个县区被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占到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全市确定贫困村65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万户5.3万人,贫困发生率5.6%。近年来,张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力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有效实施。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张掖坚持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全力推进,特别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后发优势明显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9489元增加到2019年的14944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94元增加到9976元,年均增长33%,增速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3.5个百分点。

  得益于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张掖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31个有建园需求的贫困村全部建成规范幼儿园;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和贫困人口参保率均达到100%;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贫困村硬化路通村率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动力电到村率100%;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危改任务全部完成,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用网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

  据介绍,张掖在全市65个贫困村落实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花卉等特色产业面积10万亩,连续多年稳定在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发展培育“五小”产业1680个,建成扶贫车间68个,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出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全过程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张掖积极探索创新防贫机制,实现了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防贫保险”全覆盖,进一步筑牢了“防贫关口”,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更加完善。

  谢又生表示,由于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张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张掖立即着手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连续3年以市委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从工作机构、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有效衔接,并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于2018年10月在全省率先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此外,张掖还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政策机遇,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生态旅游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