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拓展乡村功能 促进文旅融合 文旅康养赋能美丽乡村论坛在甘肃陇南举办

 2020/12/25/ 16:31 来源:法制网 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贺娜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贺娜娜 

论坛现场

  12月23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共同举办的文旅康养赋能美丽乡村论坛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功举办。论坛以“拓展乡村功能、促进文旅融合”为主题,重点围绕文旅农“横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产园产村产城“多向”融合,整合乡风、乡俗、乡韵、乡情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交流彰显农村个性、增强美丽乡村“软实力”经验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邀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红,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农业专员克里斯蒂娜·米尼克,西班牙国家最美乡村协会会长弗朗西斯科·曼努埃尔·麦斯特·阿科斯塔演讲,泰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负责人王树仁等6位专家围绕“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展望、“十四五”乡村旅游的升级主调与发展导向、新时代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立陶宛乡村发展以及文旅实践、甘肃康养产业发展等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为甘肃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把脉支招、建言献策。

论坛高端对话现场

  在论坛高端对话环节,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贸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周学海,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甘肃旅游智库秘书长高亚芳等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康养等产业赋能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为推动甘肃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高舜礼说,自“十四五”全面提升将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调,一是“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以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居民消费实力将全面升级,自然包括对乡村旅游的消费要求;二是我国交通、通讯、食宿等条件全面改善,使包括广阔农村和广大西部在内的消费短板得到较快提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三是随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包括基础设施配套的硬件和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软件都有了明显改善,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创造了很好条件。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对话

  高舜礼认为,在乡村旅游产业地位将更加重要,乡村旅游的综合影响将进一步加强,不仅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领域,也将成为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一员;不论是休闲、观光、度假,还是康养、户外、研学,乡村旅游都将是重要的承载者和方面军;如在休闲产业发展之中,乡村旅游将越来越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极,如在西双版纳,在沿海一些岛屿;在一些地区来说,乡村旅游不单是很多农村家庭脱贫致富的支撑点,也是当地新农村建设或城镇化发展的促进者;不单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的重要赋能者,也是切实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

  他表示,甘肃是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富集而又独具特色的区域,随着对外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支撑条件也将不断优化,期望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新亮点、新成绩,更好地造福当地民众和贡献经济社会发展!

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甘肃旅游智库秘书长高亚芳对话

  高亚芳说,通过实践探索,甘肃形成了环城市休闲度假型、景区依托型、产业依托型、传统古村落型、民俗文化型、创意引领型6种高颜值、有气质、忆乡愁的优秀乡村旅游发展样板和类型。比如张掖丹霞景区游客溢满,就带动了丹霞周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可借鉴的经验。   

  她表示,甘肃尊重区域文化差异特征,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也是文旅赋能的关键密码,比如陇东、陇中黄土高原为特色的农耕文化体验区、河西走廊为区域的戈壁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陇南为代表的山水田园康养度假体验区、甘南临夏为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区都是尊重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取得了成功。

论坛现场

  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三家单位联合编制的《绿水青山的力量——美丽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探索》研究成果报告。报告梳理了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对安吉、恩施等中国中东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典型进行总结;重点对甘肃省、特别是陇南康县开展文旅康养融合促进美丽乡村改造提升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凝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提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美丽乡村互利合作的意见建议。报告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