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党建“强引擎” 乡村“加速度”——甘肃省张掖市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2020/12/30/ 16:37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 吴晓燕 鲁明

  记者 吴晓燕 鲁明

  党建引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如何继续发挥这一法宝的重大作用,让党建引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和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脱贫攻坚即将圆满收官之前,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甘肃省张掖市就及早开始了谋划。张掖市委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大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在全市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迈进的关键节点,专门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党建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具体抓手,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骨干引领、人才引领、先锋引领“五大引领”,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乡村集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注入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如今,在这片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美誉的绿洲沃土上,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

  筑牢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打造强有力的“主心骨”

  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梁家墩镇的交界地带,沿国道227线错落分布着党寨镇陈寨村、马站村、小寨村、七号村和梁家墩镇六号村、五号村。同一地理区位、相近发展条件,6个村都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被国道227线串在一起的产业带。

  “以前,这6个村都是‘单打独斗’,村与村之间有时甚至是竞争对手。比如,到了蔬菜销售旺季,村里来了收购客商,村民会对这个信息严格保密,生怕别的村来争抢客商,客商有时也会借机故意压价。”党寨镇党委书记王正彪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区组织部门的指导下,以陈寨村为中心,联合其他5个村及片区内6个农民合作社,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组织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探索组建了甘州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

  “片区党委为6个村搭建了一个密切沟通协作的平台,作用突出体现在两方面:组织共建,产业共育。”王正彪说,片区党委组建后,积极拓展结对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陈寨、马站、六号3个强村的示范带动效应,采取发展思路、党员管理教育及制度机制建设经验共享的办法,提振七号、小寨、五号3个弱村的后发赶超动力,形成“‘强村+强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帮穷村”的组合模式,并由片区党委为6个村的蔬菜产业提供覆盖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延伸匹配,实现组织共建带动产业共育的格局,以前的竞争关系变成了如今的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大带小、强带弱、富带贫”结对共建模式,凝聚了发展合力,推动了产业振兴。如今,这种“党建+产业”区域化党建模式,已在张掖大地“开花结果”。

  民乐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六坝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联合党支部,不仅吸纳了田园综合体规划区域内的六坝镇4个村和三堡镇4个村的党支部,还将县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纳为成员。“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体量大,建设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多。联合党支部的组建,搭建了党建统领协调的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县直部门、乡镇、村社之间的沟通衔接,实现了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民乐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向荣说。

  “我们探索推广区域化党建模式,积极鼓励指导各地通过村村(企)合建、中心带建、区域联建等方式,组建中心村党委、片区党委或党建联合体等功能型党组织,以‘党建+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党建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形成了强村富民的倍增效应。”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围绕绿色化引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张掖加大了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党组织力度,产业型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

  “我们将努力构建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农村大党建格局,不断强化组织引领,筑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张掖将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扎实推进“四抓两整治”,组织开展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活动,聚焦“五个基本”建立评星定级指标体系,根据评定星级分类施策,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以全市“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选树命名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明星村,示范带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建设过硬队伍,推进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

  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是一个易地搬迁村。搬迁后,南台村利用新村毗邻丹霞大景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了由穷到富的美丽嬗变,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南台村党总支原书记武明告诉记者,为了强化党组织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村党总支注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好、群众威信好、抓发展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很好地带动了全村的产业发展。

  “以前,村里穷,人都往外跑,现在村里的旅游服务业越来越红火,人都往回跑。”今年61岁的武明说,他在村“两委”干了20多年。这次换届,镇党委着眼今后5年乡村振兴工作需要,与村党总支进行充分酝酿,推选镇机关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张秉腾为南台村党总支书记,并让老书记再“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优化改善了班子结构、强化了班子力量。

  “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既有力地充实和加强了村级班子力量,又很好地培养锻炼了干部,实现了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的互融共促。”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在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力求建设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硬队伍。为此,张掖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双向交流行动”,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任职,选拔乡镇优秀干部到市县机关任职;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时,注重向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倾斜。张掖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提高各级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加强涉农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项目人员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服务,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县农业农村局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作用,打造了‘农小强’助农服务品牌,让有专业技术的干部下沉到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临泽县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心主任谢国栋说,“农小强”选派专业人员到示范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持了园区产业发展,助推了所服务企业对周边区域的产业带动。

  甘肃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示范区内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韩栋说,“农小强”团队进驻企业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结合临泽制种玉米秸秆和畜禽粪污量大的实际,积极探索菌料配比试验,不仅通过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秸秆、畜禽粪污的污染难题,还帮助企业就近采购生产原料,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临泽“农小强”的实践,只是张掖推进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强化人才引领的一个剪影。记者了解到,张掖市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业百社万才”计划,组建了玉米制种、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肉牛等10个专家服务团,全力助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还着力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人才支持力度,坚持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打造了120个人才引领型农民合作社;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主力军作用,加大“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等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利用5年时间培养1万名高素质农民和技能技术人才。从打好“人才牌”入手,加大农村文化人才扶持力度,引领乡村文化产业走向振兴。

  强化先锋引领,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活力

  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积累基本为零的落后村。为了加快东联村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地选拔村里的致富能手胡宗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胡宗仁的带领下,东联村党支部引导全村开展“每户一块田”改革,对全村2780亩土地进行了集中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金土地农民合作社。

  金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推动“三变”改革,让东联村73户农户成了股东,村集体以闲置土地入股,建设养殖场,发展肉牛养殖。如今,合作社每年向农户分红13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胡宗仁说,通过党支部的引导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东联村实现了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攒足了“后劲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至关重要。东联村的变迁也折射出了张掖市广大党员走在前、做表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足迹。为持续强化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张掖大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积极从农村致富能人、农民合作组织领办人、退役军人等农村优秀人才特别是返乡大学生、“90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2020年农村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占59.2%,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8.9%,较2019年分别提高15.6和15.5个百分点;全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347个,培育农业产业化党员经营带头人1900多人,引领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充分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此外,张掖还牢牢抓住文化振兴这个灵魂,积极开展党员文明户争创行动,以“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为主题,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建成文明乡镇58个、文明村400个,对在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涌现出的党员文明户进行挂牌,示范带动群众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好家园。

  “过去,普家庄村靠近国道227线的区域,不是污水沟,就是群众自建的养殖圈舍,村子的面貌脏乱差。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普家庄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乡村,让整个村子彻底变了样,以至于有的人年初外出打工,年底回来认不出村子的模样,走错了路。”在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该镇党委书记华军说,普家庄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党员作用发挥摆在突出位置,依托丝路古道,以“畜禽进小区、后院变庭院”为目标,以“古道边、古堡旁,甘州秺侯驿”为主题,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实施了民居风貌改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富民产业培育等一系列工程,如今的普家庄已变身为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民宿客栈、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丝路自驾风景线文化主题型田园综合体和秺侯文化乡村驿站,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