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户走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心安之处,是那一方土地,高山草甸,郁郁葱葱。
自初次踏进陇南市武都区蒲池乡乱安子村,这里的景、遇见的人都住进了朱磊心里。
2015年夏天,32岁的朱磊从兰州几经辗转来到了乱安子村,他的新职责是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从甘肃省档案局(馆)的一名普通干部到村第一书记,朱磊的心里其实也没底儿,但村民们一张张欢迎的笑脸、一双双信任的眼眸给了他力量和勇气。
“2015年4月,我来过一次乱安子村,我和两位熟悉扶贫工作的同志为全村5个社238户发放用于种植中药材的肥料,解决了春耕生产的燃眉之急,我忘不了村民们在拿到肥料时的喜悦”,谈及此,朱磊脸上的笑容与村民们的别无二致。
“刚到乱安子村,感觉这里还是上个世纪的风貌,风景秀美,但放眼望去,是条条土路、片片老房。”朱磊说。村党支部书记马来红介绍,全村共有5个社(村民小组)1008人,地方大,村面积有9.12平方公里,一、二、三、四社比较集中,都在村党员活动室周围,五社则距离村党员活动室5.3公里。
路,是村庄的脉络,只有修路,这个村庄才能活络起来。
乱安子村距陇南市武都区50公里,距蒲池乡政府22公里,通村土路2010年修通后一直没有硬化。这条路途经蒲池乡湾里村、杨家沟村,终点是乱安子村党员活动室。由于湾里村、杨家沟村通村公路占地问题一直未能顺利解决,经多方努力,2015年才完成硬化通村公路8.8公里。
2016年3月10日,施工方对剩余13.2公里进行铺设,湾里村、杨家沟村村民多次采取堵路、挖路、设卡等粗暴方式阻碍通村公路建设,理由是通村公路占了他们家的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朱磊与蒲池乡党委、政府领导、包片包村干部28次上门,耗时1个月,最终成功解决纠纷。
2016年4月施工方开始拓宽、平整进行路基作业,一年后道路完工。
“路好了,药商愿意进村收购,药材运输道路通畅,能挣到钱了,日子过得红火得很!”如今,乱安子村的村民一提到家门口的这条路,心里乐开了花。

与村民谈心
到村工作后,朱磊一直致力于吃透村情、理清思路。乱安子村地处高山阴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群众生活困难,农业基础脆弱,中药材种植是主要经济来源。
朱磊明白必须把学习作为提高村党支部“两委”班子成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狠抓“两委”班子建设,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
根据乱安子村实际,朱磊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一户一策”和帮扶措施,科学谋划本村发展,决定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优势,发展农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一村一品”的目标。
为了达到规模效益,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朱磊与村党员干部动员群众,将已有的21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整合为1家大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并开办一家电商网店,带动全村427人加入合作社,安排乱安子村20个村民就业,月工资2400元。
乱安子村的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产品远销广东省及甘肃省内各市州,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2019年,合作社年营业收入50万元。
2015年至2017年,朱磊连续三年向甘肃省档案局(馆)申请资金,购买春耕生产的复混肥料及地膜;也联系甘肃省农科院为乱安子村捐赠50本中药材种植培训教材。从生产资料到种植培训,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这一主导产业,朱磊不遗余力。
曾经乱安子村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干旱少雨,遇到旱季,吃水都成问题。“现在好了,种植党参、当归、黄芪、大黄、羌活……希望它们长得好、卖得好,人有奔头。”“加入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收入增加了,现在想买啥就可以买啥。”谈起中药材产业,乱安子村村民们赞不绝口。

为村里儿童送去新书包
朱磊一直把争取项目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为了充分发挥乱安子村党员活动室主阵地作用,他与蒲池乡党委、政府领导积极争取了陇南市武都区发改局项目资金10万元,硬化党员活动室院面及修建围墙;2016年底向省财政厅申请了2017年奖励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蒲池乡基层政权建设。
“扶贫不仅要让村民挣到钱,思想建设要抓起来,体育锻炼也不能少。”朱磊说。为了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甘肃省档案局(馆)出资4.2万元,乱安子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村民体育健身广场一座,省体育局则配备了一副篮球架、两副乒乓球案和一整套体育健身器材。
一直以来,高寒阴湿地区的乱安子村一直备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而难有发展,村民的经济来源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养殖、外出务工为辅,住房基本上是土坯房。现在,村内道路硬化项目、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易地搬迁项目……不断推进,乱安子村的村容村貌、群众面貌焕然一新。
乱安子村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林业经济,在甘肃省档案局(馆)领导的帮助和甘肃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乱安子村积极落实1000亩退耕还林项目,向陇南市武都区林业局积极争取,增加了200亩退耕还林指标。2016年10月,武都区林业局调拨15万株云杉、落叶松树苗,村民及时栽种。
朱磊与蒲池乡党委、政府领导向陇南市武都区发改局积极申报了全村238户987人易地搬迁项目,2018年审批通过,易地搬迁居民小区建好后,村民陆续搬迁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新居,2019年底,乱安子村238户村民987人全部搬入了带电梯的高层新居,彻底结束了土坯房的时代,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如今,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已形成规模,新建中药材初加工车间700平方米,村民都已搬进了易地搬迁小区。清晨,村民们开着车到村里养护中药材,晚上再开车回到新家,幸福日子天天过。

入户走访
2015年7月,朱磊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省直机关扶贫行动推进工作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5月,在全省召开的精准脱贫暨扶贫行动考核表彰大会上,朱磊所在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获得2015年度“全省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奖”;建党95周年之际,朱磊被中共陇南市武都区委授予“选派到村任职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全省帮扶工作先进个人标兵奖”。
朱磊说:“我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倾注了满腔热情,做到了当年立志要完成的事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2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工作队来了,枣子川变了
- 2020年09月23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李超:“穷,咱就想办法挣钱”
- 2020年09月22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先做“村民” 再做“村官”
- 2020年08月06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卓园村第一书记赵子亮:只为戈壁添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