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5日电 题:王国良的绿水青山“变现”记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
新年伊始,王国良顶着寒风在村里走访。“吉庆,今年收入咋样?”“比去年少点,但比打工时赚得多。”
高吉庆家烧了暖气,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两人喝着八宝茶,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个小时。2017年,高吉庆曾在他动员下开办藏家乐,一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两个儿子也从外地回到家里,帮忙经营藏家乐。
村里像高吉庆这样开办藏家乐致富的人还有很多。看着茶杯里上下浮动的红枣,王国良不禁想起这个村子的命运起伏。
王国良家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博峪村,这里背靠大山,洮河蜿蜒而过,山里森林茂密,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博峪人早年也靠着大山里的木材早早过上了“万元户”的生活。
然而,滥伐木材让博峪周边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1997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博峪人放下了锯子,纷纷去外面“讨生活”。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萧条而冷落。
“年轻人在外打工,一年只有收麦子才能回来住几天。”王国良平时话不多,看着越来越破败的村庄,他心里隐隐作痛。
怎么让村子重新繁荣富足?王国良苦苦思索。
博峪村联通大峪沟景区,邻近公路,平时过路游客很多。王国良的叔叔把自己家改造成藏家乐,短短时间收入颇丰。
王国良看了很是羡慕。他脑筋一转,想到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办藏家乐,既能致富,又能把人留在村里,岂不两全其美。
2016年,王国良被选为博峪村村主任,他开始实施自己盘算已久的计划。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时博峪村不仅缺人气,村容村貌更是“脏乱差”。
家家都是土坯房,早年的硬化路已变得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有的人家修建牛棚羊圈“占领”村道,窄处仅能通行一辆小车。
改造村子缺资金,是王国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脱贫攻坚开始后,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全域无垃圾”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并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经过王国良多次主动争取,博峪村被列入了“小康村”建设项目,政府改造资金也补助到位。
接下来,就是动员群众。村里人没见过藏家乐,也没多少人支持。王国良先从自家和村里党员入手。开办藏家乐,他们先上。让地拆圈改造村貌,他们带头。
弟媳妇因为家里几间棚圈被拆,还一度埋怨王国良。
这一切都被这个沉默不语的汉子一声不吭地背负下来。因为他坚信,只要藏家乐开办起来,钱进了群众“腰包”,到时大家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第一批藏家乐运行头一年就盈利大赚,由于村里良好的基础建设,游客们纷纷来此歇脚。
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到王国良,表达了开办藏家乐的意愿。王国良很高兴,但是村民们普遍贫困,缺乏启动资金。
这时,县、镇领导再次找到王国良,给他打气。2019年,“信用村”在博峪村挂牌,村民可以用村集体信誉作抵押担保,从县里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5万元至10万元不等。
几年里,博峪村藏家乐从10多家增加到75家,王国良成立藏家乐协会,统一管理菜品价格及餐厨环境卫生。
如今,博峪村通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又恢复了绿水青山,人气也越来越旺,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去年开始,博峪村开始打造集花海观光、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里开起了更高档的康养森林酒店。博峪村的旅游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兰州黄河楼元旦期间上演光影秀
- 2021年0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文物数字化”加速甘肃与丝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
- 2021年0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科学家研发多语言电商平台牵“一带一路”做“世界生意”
- 2021年01月0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文旅演艺唱响丝路:挖掘"西北风"传递时代温情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