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哪里农产品滞销,她就出现在哪里!庆阳90后女“海归”成了村里的“救火队长”

 2021/01/20/ 09:20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王星明 张丹 周靖博

哪里农产品滞销,她就出现在哪里!

90后女“海归”成了村里的“救火队长”

李莹在工作中

  “我不想干的次数应该有1000次了。”甘肃庆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莹看着成堆的苹果说,做淘宝是自己人生规划以外的事,但“随着跟果农、产地接触,感觉到自己做电商是在帮助他人。现在我已经坚持做了5年,我想我肯定能坚持做下去。”从不想干到心甘情愿,5年时间,李莹带着宁县的果农,走上了一条用苹果铺成的致富奔小康之路。如今,几乎所有宁县的果农都知道有一个叫李莹的“海归”,通过淘宝让宁县的苹果销到了全国各地,还卖上了好价钱。目前,李莹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

  1 触网做淘宝,女“海归”说:“我不想干的次数,应该有1000次了。”

  李莹,90后,甘肃庆阳宁县人。宁县海拔高、光照足,是红富士苹果的主要种植区。李莹的爸爸一直是做苹果销售生意的。高考后,李莹选择了去新加坡留学。“虽然家里想让我选国际贸易,但我不是很喜欢做生意,没听父母的,选了传媒专业。”李莹初次触网做电商是在2015年暑假,她回老家发现苹果遇上了滞销,收购价格跳水,卖1斤差不多要赔两三块钱。李莹开始研究自家已经闲置一年的淘宝店,入驻了阿里系的1688平台,从批发做起,不出几个月,就把父亲积压在果库里的苹果全部卖完了。

  2016年,李莹大学毕业后,回国回老家全职干生鲜电商。“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在家里帮忙,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新农人’。”李莹说,“我不想干的次数应该有1000次了,但是我没办法换。我回国做这件事,出于一种责任,刚开始是对父母的责任,想要帮他们,后来是对团队、客户、果农的责任感。”

  回忆起当时的状态,李莹仍然有些失落,“我当时挺不喜欢做农业,天天要下地,整天和苹果、和农民打交道。”2016年之前,她的朋友圈都是分享吃喝玩乐和好玩的事物,而2016年之后,“朋友圈都是苹果、苹果、苹果,慢慢就不发朋友圈了。”不过,随着跟果农、产地接触,李莹开始感觉到自己做电商是在帮助他人。“货到批发市场时,果农其实是没有话语权的,很被动,所以才会出现果贱伤农的情况。但做电商不一样,不仅可以掌握产品的话语权,还可以根据销售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采购和销售。每年年头就已经有了整年的销售计划,对果农来说,也就不愁果子卖不掉了,还能卖上好价钱。”

  李莹的工厂在宁县和盛镇,目前有工人200多人,基本上都是周边三四个镇的农民。这些农民在农忙季结束后,都会到厂里来做打包等工作,每个月平均能拿到3000元。“他们可以种苹果,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一样不会低,老人孩子也有人照顾了。”李莹认真地说,现在,自己内在的驱动力更强,“我已经坚持做了5年,我想我肯定能坚持做下去。”

李莹查看货物

  2 不断求突破,李莹说:“我想让大家知道,苹果也是可以多样、多彩的。”

  2019年11月底,李莹在天猫开了旗舰店。“天猫店是品质的保证,而且有很多年轻用户,竞争更为激烈,没有创新不行,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新的品种或者爆款品种。” 因为红富士一直都是需求小于供给,所以李莹一直在和农业专家、种植基地合作,发掘新品种。2016年,有客户想要在自己买的红富士礼盒里搭配两个其他品种的苹果,这让李莹打开了思路,做起了七彩苹果礼盒:一个礼盒里装有橙色、红色、青色、黑色等几种不同颜色、不同品种和口感的苹果。

  天猫上更多年轻用户不仅是李莹创新的动力,也为她打开了新思路,“方苹果”、“半红半绿苹果”、“黑苹果”……近两年,李莹四处拜访农业专家,希望能找到更多让用户嗨起来的新产品。今年,她打听到红肉苹果是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产品,专门视频连线了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守江,“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就能让果农种出更多品种的苹果,也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苹果不仅仅有口感的多样化,更有色彩和形状的多样化。”

  目前已经有两个跟李莹合作的种植基地更换了品种。“这些基地预计今年会有一部分新品种上市。”李莹充满了期待,“新品种不仅是质量的提升,更是果农们收益的保证。像红肉苹果,我们只在2020年12月25日前上线,就卖了4000多份。”最近,天猫年货节到来,李莹和60户果农达成了采购协议,预计能帮他们卖出50万斤苹果,让果农也能过个好年。

  开天猫店的这些年,李莹一共帮当地400贫困户农民脱了贫。李莹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借助淘宝天猫等电商大平台,推动苹果的新产品开发,打造自己的品牌,不仅要让家乡没有积压的苹果,更要让家乡的苹果卖上好价钱,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星明 张丹 周靖博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