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点】《彩虹之路》 舞剧传承创新的经典力作

 2021/01/22/ 05: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于涛 严森林 宣学洲

【视点】

《彩虹之路》 舞剧传承创新的经典力作

《彩虹之路》剧照

《彩虹之路》剧照

  编者按 2019年8月,原创民族舞剧《彩虹之路》精彩亮相国家大剧院。9月,在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舞台上,这部舞剧让国内外嘉宾赞叹不已。

  《彩虹之路》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名单……

  这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立项,中国歌剧舞剧院和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历时五年联袂打造的经典舞剧,以实现丝绸之路交流为背景,再现久远历史的厚重与跌宕,描绘了中华民族坚持信念、克服险阻,最终抵达西域,铸成了畅通的商贸、文化、和平之路,吟诵了丝绸之路上各族人民友好和睦、平等交往、互惠共荣的大美诗篇。这是我省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又一次创新探索与积极实践,更是一个整合优势、强强合作、再攀高峰的成功典范。

  《丝路花雨》与《彩虹之路》

  于涛

  2019年5月24日,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举办了舞剧《丝路花雨》创演四十周年纪念晚会,7月28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联袂创作的大型舞剧《彩虹之路》在兰州首演,尽管未做大力宣传,但《彩虹之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问世,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丝路花雨》这部在中国舞剧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的承继,也可以说是继《丝路花雨》之后,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再次尝试与创新。

  近年来,一批呈现高水准的舞剧作品,以全新的创作模式、舞台呈现,乃至艺术手法、舞蹈语汇和审美意趣走进了中国戏剧场的中心,走进了更多观众的视野。精品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时,屡屡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景,越来越多的优秀舞蹈编导、演员为人熟知,收获了众多拥趸。

  在新环境、新趋势下创作的《彩虹之路》尝试了新的模式——通过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和宣发平台,邀请知名编导、作曲、演员组成实力雄厚的创作班底保证剧目质量。这种新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短短一年,《彩虹之路》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亮相国家大剧院、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彩虹之路》无疑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假以时日,这部作品必会成为继《丝路花雨》之后又一佳作。

  《彩虹之路》不可避免地要与《丝路花雨》进行比较。作为刚问世一年多的新作品,它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打磨和提升,在现阶段,与其对比两者的优劣,不如探寻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四十年后,《丝路花雨》本身和以其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舞剧的“基因”“血脉”,在《彩虹之路》身上得到了怎样的承继?引入全新创作模式、创作理念、创作手法、技术手段之后的《彩虹之路》,较《丝路花雨》为代表的传统民族舞剧又体现出了怎样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传承

  一是题材的传承。《彩虹之路》与《丝路花雨》同样立足甘肃,用好文化资源,开掘“丝路”故事,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是现实意义的传承。1979年,文艺创作还处于复兴之时,《丝路花雨》横空出世,开风气之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人民真诚交往的友谊故事,与时代共振,与开放、交流、包容的时代精神相呼应;《彩虹之路》讲述“张骞”历经苦难,矢志不渝凿通西域的故事,又与建设“一带一路”和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不惧困难和挑战,坚定自己发展道路的时代精神相应合。可以说,与时代精神相契合是甘肃舞剧创作者的自觉追求,而这种契合不是人为的攀附和生硬的贴合,是厚重土地和久远历史赋予人的灵性与沉稳。

  三是本土舞蹈元素的传承。谈到《丝路花雨》的意义和它的经典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精美的艺术作品,还为中国舞蹈贡献了一个舞种——敦煌舞。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的前辈们以天才的创造将莫高窟壁画上的静态舞蹈动作衍生出一个成体系的舞种,又通过四十年不间断的演出,让敦煌舞得到了活态的传承,因此在设计《彩虹之路》的舞蹈时,虽然是外请的编导,但本土舞蹈元素的光芒是如此夺目,所以有了广受好评的“柘枝舞”段落。可以说,《彩虹之路》的创作班底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在艺术本体层面却保证了作品属于甘肃的“血缘”。

  创新

  一是意象的提取和强化。传统舞剧中,道具指代的就是它本身。如《丝路花雨》中的核心道具“琵琶”,虽在剧中出现多次,但其作用从未超越它本身的物理属性。而当下的舞剧创作中,一件反复出现的道具更多被赋予了与之相关的象征和指代作用,成为一种“意象”。如《彩虹之路》中的旄节象征了作为使臣的“使命”和不屈服的“气节”;“马鞍”则指代了从西域带来的宝马,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例子出现在全剧第一幕最开始的空场中:汉服和旄节放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意象符号——对国家的忠贞和对使命的恪守。

  二是舞台空间的重新审视和规划。对舞台空间的再认识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舞台装置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扩展了舞台的空间感和表现力。《彩虹之路》通过台阶将舞台的纵向空间划分为三层,同时增强了纵深感和层次感,使得视觉的呈现更丰富、更细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有着让实体舞台变得亦真亦幻的魔力,演员只需做出踏步前行的动作,多媒体的投影便已让他走出长安未央的深宫重院。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原本空无一物的黑匣子可以包容万物,较之于前,创作者拥有了一个真正的“造梦空间”。

  三是舞蹈比重的重新安排。传统舞剧的编排中,群舞与单双三的比重基本均衡,作用划分比较清晰。群舞主要用来铺排场面,注重队形变化和烘托气氛,单双三主要用来解构剧情和展示人物关系,着重展示舞者的技术技巧,因此《丝路花雨》中,英娘的“反弹琵琶”“盘上舞”等单人舞、英娘与神笔张的双人舞和“霓裳羽衣舞”“波斯少女”等群舞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彩虹之路》中,送行时宫女跳的祭祀舞、西域舞娘跳的“柘枝舞”、匈奴百姓跳的“劳作舞”等群舞数量较多且非常出彩,而单双三的舞段较少且印象不深。事实上,这种群舞比重增强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近年多部优秀舞剧作品中,都能观察到群舞的质量、数量和作用在不断强化。浅层原因来看,是因为群舞的编排更能体现出编导的艺术构思和调度功力,更有利于营造强烈的舞台氛围和掌控舞台节奏,而深层原因则是舞剧这一戏剧子门类也基本完成了从“演员中心”到“编导(导演)核心”的转换,个人技巧表现已退居次席。

  展望

  《彩虹之路》作为新时代以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创作而成的新舞剧,其新特点不止于以上几点,再如它对电影语言的借鉴、对色彩运用的视觉追求较之传统舞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当然体现了编导、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者个体的艺术思考、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更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文化交流越发深入、广泛、全面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风格面貌。但也有一个重点需要厘清,当下的新舞剧与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传统民族舞剧并非是“传统”与“现代”的更新迭代关系,并非社会学意义上的发展、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它更是一种潮流和趋向,类比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是谁更先进、谁更现代,而是不同的风格、品位、追求与呈现。两者不是竞争,而是竞合,是目标指向一处——开创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中国民族舞剧未来。

  以总编导孔德辛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彩虹之路》为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手段,让我们得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他们为我们修建了一个瞭望台;与此同时,甘肃深厚的文化积淀、独有的舞蹈语言丰富了他们的创作语汇,我们为他们充实了装备库。事实上,只要抱有平等、真诚之心,彼此给予尊重、欣赏,就一定能互惠互利,彼此成就。

  文艺创作如是,文化交流如是,文明互鉴亦如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