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武威倡古代“拱手礼”:见面不握手 防“疫”拾传统

 2021/01/22/ 2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魏建军 艾庆龙

1月20日,甘肃省武威市开展“见面不握手·拱手更有礼”青少年文明实践活动。杨艳敏 摄

  (抗击新冠肺炎)甘肃武威倡古代“拱手礼”:见面不握手 防“疫”拾传统

  中新网兰州1月22日电 (记者 魏建军 艾庆龙)“见面不握手,防‘疫’拾传统。”甘肃省武威市委党校讲师何惠芳说,在武威推行拱手礼,有千年文化积淀,既重拾了中华文明礼仪,在疫情期间,也避免了手与手接触交叉感染。

  自近日武威推行拱手礼后,点赞声不断。网友“黑板长城讲坛”评论说,武威威武,凉州有礼!“雄心一片在西凉”留言道,中华礼仪之邦,拱手代代相传。带有当地饮食文化符号名称的“三套车(旭)”写下:拱手亦相厚,文明复古礼。

图为武威市博物馆内古人行“拱手礼”场景。魏建军 摄

  “拱手礼”也称作揖礼,是中华传统的见面问候礼仪,源起西周,几千年来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国人文精神,展示了国人自谦而敬人的品格特质和文化自信。“此次推行的拱手礼,不完全等同于作揖礼,去繁从简,适应当代人社交节奏。”何惠芳说。

  武威,古称凉州,曾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汇传播之地,“丝绸之路”要隘,河西走廊“门户”,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武威推行拱手礼,自古就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

图为武威推行的“拱手礼”手势标准。武威市文明办供图

  日前,武威市文明办下发了“拱手相见,有礼有距”推广普及“拱手礼”倡议书,号召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社交等各类场合率先行“拱手礼”,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宣传。青少年从同学交往、拜见长辈等生活礼仪做起,主动行该礼,争做文明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示范者。

  武威市文明办副主任刘英博表示,市民自觉行“拱手礼”,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在日常交往、亲友会面、文体活动等场合自觉行“拱手礼”,争做文明有礼武威人,让“拱手礼”成为提升个人修养、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引领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这也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刘英博说,大家已经习惯了握手,该礼仪刚开始实行难免有点不适应,但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身边人逐渐行此礼,多打几次招呼就适应了,以后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大学生王斯佳认为,按照平常,人与人见面时,通常握手或者拥抱,但在疫情期间,有时难免会有“想握不敢握”的顾虑和尴尬,拱手礼倡导见面不握手,既能避免这种尴尬,又不失传统礼仪,一举两得,“见面不握手,拱手更有礼。”

  为更好普及该礼仪,武威市连日来已举办了6期“拱手礼”培训班,对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交方式,践行文明新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民众文明素养。

  武威市凉州区文庙路社区工作人员曹晓萍说,拱手礼避免了握手的一些弊端,民众还是非常容易接受,只不过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而已,但行拱手礼的规范动作,很多居民可能不了解,因此,社区工作人员需率先带头,向居民普及拱手礼正确姿势。

  曹晓萍介绍说,平辈可直身行礼,遇长辈可微躬,“男左女右”,男性右手实拳,左手五指并拢包于右手之上,两脚自然分开,身体直立,目视对方,面带微笑行李。女性手势则相反,但为表现东方女性矜持、优雅、含蓄、内敛气质,两臂稍向内回收。

  “礼是承载情义的载体,一抬手,一鞠躬,浓浓的情义在无接触的‘拱手’中得以表达。”刘英博表示,重执拱手礼,既是礼仪文明在现代社会传承复兴的一个开始,又是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缩影,还可以减少病毒、细菌传播,为抗击疫情作出一定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