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2021/05/31/ 04: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袁永涛 记者 周尚业 周丹波 刘成 崔亚明 谢晓玲

【探寻初心】

鏖战永昌 建立政权播撒革命火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尚业 周丹波 刘 成 崔亚明 谢晓玲


  巍峨挺立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铭功摄

  永昌,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古丝绸之路必经通道。85年前,在这片古老而苍凉的大地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战歌。

  1936年11月中旬起,红西路军占领永昌40余天,在永昌境内的水泉子、八坝、东二十里铺、郭家下磨庄、北海子、水磨关等地同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艰苦鏖战,歼敌6000余人,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为策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河东红军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披荆斩棘 永昌城上红旗飘

  3月的永昌春寒料峭,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高高的白杨和苍劲的松柏挺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一份份史料……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红西路军在永昌浴血奋战的40余个日夜。

  1936年11月18日,西进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先头部队红30军军长程世才率89师267团、269团与总部直属骑兵师一部攻克永昌县城。21日,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军政委员会)及直属部队进驻永昌县城,总指挥部设在县城南街东侧驴市街(今解放路)的天主教堂。

  占领永昌县城后,红西路军遵照中央指示,发出《告指战员书》,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战胜敌人,加紧创建永凉革命根据地。

  在永昌城乡,红西路军干部战士广泛张贴由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署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布告”,刷写标语,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发动群众。

  12月5日,在县城旧政府院内召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大会。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是红西路军西征以来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经过半个多月的深入工作,红西路军在永昌县城及郊区四周建立了13个区、乡、村苏维埃基层政权,还组建了青年队、儿童团和妇女会。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成立后,积极协助红西路军抗击敌军,养护伤员,为部队筹粮筹款、缝制冬衣等。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及乡、村苏维埃政权的成立,让当牛做马的劳苦大众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永昌人民拥护共产党建立的新政府,军民共筑保卫新生政权、消灭敌人的血肉长城。红西路军进入永昌后,终日战火连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经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成员宣传动员,有不少青年参加红军,有的经过短期训练,就投入战斗。据不完全统计,红西路军西进时,永昌有140名新兵随军西进。

  红西路军在永昌建立革命根据地,马步芳、马步青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蒋介石也连电督战,命马步芳、马步青部骑步兵、甘青民团12万人马围追堵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兵,红西路军将士斗志昂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永昌的40多天里,红西路军英雄的队伍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2000余名将士为了理想信念长眠永昌大地,红军指战员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代价,在永昌大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

  艰苦鏖战 浴血歼敌斗志坚

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纪念馆。 新甘肃·兰州晨报记者 裴 强

纪念馆内展出的表现红西路军英勇战斗的浮雕。

  在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里,一位老人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身着红军军服,眼神坚毅而有力,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这位就是王定国老人。”讲解员介绍说,她的一生和永昌有着不解之缘。

  通过翻阅王定国老人的回忆录,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1933年10月,王定国参加红军。她先后任四川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2月5日,已是红西路军总政治部前进剧团一员的王定国,和60余名战友,在红9军一个武装班护送下前往红9军驻地永昌县东寨慰问演出。但当他们到达东寨时,红9军部队已于前一晚连夜转移,窜犯至此的敌马步銮骑兵团却于此时到达。

  “当时红军虽有六七十人,但除武装班外,演职人员中只有团长、指导员等少数人配有枪支弹药,其余每人只有两三颗手榴弹,战斗力比较薄弱。”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党史研究员袁永涛告诉记者,剧团团长周汝功和指导员廖赤健当机立断,命令大家迅速撤进公路南侧的郭家下磨庄,关闭庄门,登上庄墙防御待援。

  敌人认为发现了红9军军部,遂将庄院团团包围,并发起疯狂进攻。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多次打退了敌军,但最终因弹药耗尽,剧团团长周汝功、政委易云均、指导员廖赤健、副团长汪贤臣、导演任炳煌及武装班战士英勇牺牲。

  夜幕降临时,敌军用火烧开庄门,庄内失去战斗力的王定国和四五十名战友全部被俘。在战斗过程中,剧团战士曾连接绑带吊下一名战士前往总部报信,总部闻讯后即派一支骑兵增援,但最终未能解救出这支从川陕苏区时期建立起来的红军剧团。

  “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她和战友们在监狱里顽强不屈,坚守信仰,用信念与敌人做着殊死搏斗。

  1937年8月,党中央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全力营救被俘的红西路军官兵,王定国和战友们被救出,辗转回到兰州,回到革命队伍中。

  在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下三坝村二社的前进剧团遭遇战遗址,当年战斗土堡的一段残垣断壁和一个个弹孔,见证着这段壮烈的战斗。“看到这堵墙,好像一个个红军战士向我们走来,你想接触他们时,他们又不见了……先烈用他们的遗骨铸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在遗址前讲述战斗经过的袁永涛动情地说。

  “勾家西庄战斗、郭家上磨庄战斗、水泉子战斗……”袁永涛告诉记者,红西路军在永昌同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艰苦鏖战,歼敌6000余人,以生命为代价,让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红色热土。

  1936年11月25日,敌马元海率3个旅2个团及地方民团尾随红30军至八坝,向红军前沿阵地程家南庄、陈家庄等村落进攻。敌人在动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之后,利用骑兵优势气势汹汹地向红军阵地扑来。面对顽敌,驻守在此的红30军88师全体指战员在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殊死搏斗。战斗进行了两天,共毙敌800余人,重挫了敌人的气焰。

  八坝阻击战战斗遗址位于永昌县六坝镇南庄村十社,这是在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红西路军战斗遗址。记者看到,那高大的土围墙虽经历了85年的风雨剥蚀,依然坚固如初,墙壁上存留下来的那些弹孔、枪眼、地洞,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这场阻击战是红西路军在永昌境内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场战斗,打击了马敌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县城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的安全。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