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党组织就在家门口——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党委

 2021/08/22/ 01: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谢晓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党组织就在家门口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党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每月15日,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居民王泽民都要与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一起设点,义务帮助居民磨刀、理发、修理小家电。这些志愿者大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的服务温暖了群众的心,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宝林里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编制“红色网格”、建设“红色驿站”、建立“党员中心户”制度,把党员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构建起10分钟“党员联络圈”“组织生活圈”和“便民服务圈”,打造文明和谐的“宝林之家”。

  今年6月,宝林里社区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制作红船,是想让金昌的党员群众传承弘扬‘红船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宝林里社区老党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有学声情并茂地向居民讲述自己“把‘红船’带到金昌来”的故事。

  有一次,张有学去浙江嘉兴旅游,实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萌生了制作一艘红船模型的想法。回到金昌后,张有学邀请几位精于木工的老人一同制作出红船模型。后来,社区将“红船”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展品,让更多党员干部瞻仰与追忆,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社区党委还建立了基层理论宣讲中心阵地,着力打造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为一体的宣传矩阵,建立红色图书角,开设“红色影院”,开展宣讲活动。

  宝林里社区基层理论宣讲中心阵地先后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场会和全省基层治理现场会观摩点,央视新闻联播对社区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进行了报道。

  树立党员中心户,构建“红色网格”

  不久前,宝林里社区为党员中心户发放了工具包。在印制有红色五角星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工具包里,装着小锤、手钳、螺丝刀、电笔等各种为住户便民服务的专用工具。

  “我们创新党员管理方法,将理想信念坚定、热心社区治理、群众基础较好、组织协调能力过硬的骨干党员选定为‘党员中心户’。每户‘党员中心户’就近联系10名党员和若干居民群众,构成‘红色网格’,组织开展‘红色微讲堂’活动和各类‘微’志愿服务活动。”宝林里社区党委书记李剑说。

  让党员中心户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宝林里社区党委按照“十有”(有党旗、党徽、党章、党报、党刊、公示牌、活动记录本、工作包、便民工具箱、特制书架)标准为12户“党员中心户”统一配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所需物品,每月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五个一”(播放一首红色歌曲、领学一段原著原文、进行一次学习交流、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反馈一个民情信息)“微”活动,使党员中心户成为党群联系的桥梁和团结发展的“带头人”,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居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

  建立网上党支部,流动党员有了“红色驿站”

  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

  宝林里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依托微信、QQ等载体建立网上党支部,为156名流出党员电话督学、微信送学2000余人次,组织16名流入党员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和开展组织活动500余人次,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问题。

  为了使流动党员找到归属感,社区党委建立流动党员之家——“红色驿站”,购置了会议桌,配备了图书、报刊等学习资料,精心打造包括党员风采展示、学习园地、微心愿、微服务等内容的党建文化墙,宣传党建知识,展现党员风采,让流入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

  网上党支部不仅凝聚人心,而且还解决群众生活难题,成为社区为民服务的便捷平台。

  宝林里社区党委与志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创新开启“农社对接”周末市场,通过网络建立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直供模式,使居民就近购买到价格实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目前,周末市场已线下出售农产品4万公斤,线上配送农产品1.2万公斤。

  依托周末市场的成功经验,宝林里社区党委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宝林之家”特色品牌。线下启动“三社联动”试点项目,成功孵化社区太极、瑜伽、编织、书法等12支社工队伍,发动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敬老助残、环境卫生整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矛盾纠纷调解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线上建立“宝林之家”微信公众平台,完善16个宣传栏,及时推送各项惠民政策、办事指南等,方便了群众办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