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戈壁嬗变华彩生——“嘉峪关城市建设得好”的基座和源流

 2021/09/06/ 09:02 来源:嘉峪关日报 记者 杨亮

戈壁嬗变华彩生

——“嘉峪关城市建设得好”的基座和源流

图为改造后的雍平坊小区。嘉峪关日报记者 毛富 摄

  嘉峪关日报记者 杨亮

  一个戈壁之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精彩演绎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腾跃,蝶变为一座秀色可餐的“戈壁明珠之城”,决定其生命走向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

  嘉峪关的回答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这就是刻写这座年轻城市不断创造发展新境界的基座和源流。

  半个多世纪以来,“嘉峪关奇迹”“嘉峪关惊奇”“嘉峪关震撼”曾一度成为外界人士评价嘉峪关的热词。热词的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嘉峪关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荒漠之地,到今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鲜活样态在嘉峪关跃然而生。背后的成长艰辛,透射出的是一代又一代嘉峪关人的执着和坚定。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到“湖光山色、戈壁明珠”,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正是靠着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的定力才让一个和谐宜居、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傲然屹立于祖国的西北!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临嘉峪关关城,察看关城布局,领略山川形胜,对长城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作出宏阔而深邃的论述:“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嘉峪关城市建设得好”的高度赞誉。殷殷话语,深情嘱托,让雄关儿女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更坚定了雄关儿女建设好美丽家园、管理好美丽家园的雄心和壮志。

  城市规划:城市活力绽放的基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城市规划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从城市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既考虑当前又规划长远,远近结合,由近及远,以最优的方案、最小的代价,一步一步地实现长远的设想。

  嘉峪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史中,规划历来都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最关心、最用情、最挂念的事情:“城市如果没有规划,必然是盲目建设;城市如果规划不好,建设就一定不好。”

  正是秉持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嘉峪关按照“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建设、超前性规划”的原则,精心编制城市总规、控制性详规等,开展“多规合一”,合理划定“三区、四线”。

  规划离不开规则制度的约束和制约,否则就会变成“墙上挂挂、经常变卦”的“美好”形式,很难由预定的计划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及其通过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计方案等,为严格遵守国家和省上的总体规划设计、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发展的检验、在城市总体布局下科学排兵布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和操作遵循。如《甘肃嘉峪关国际港务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嘉峪关市老城区组团雨水专项规划》《嘉峪关峪泉古街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嘉峪关市棚户区改造——园林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的多次研究、多次讨论,为嘉峪关城市建设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检验做足了充分的思量和考虑。通过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嘉峪关城市规划面积由1985年首版《嘉峪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60平方公里,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到70.4平方公里;

  “十三五”时期,嘉峪关通过城市规划和建管水平持续提升,“多规合一”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城市总规和土地利用总规修编;

  “十四五”开局之年,嘉峪关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发挥好“三线一单”源头管控作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

  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研究,现实的行动就缺乏明确的方向,就可能为将来的发展设置障碍;如果没有当前的工作部署,长远的规划和蓝图就难以实现。

  嘉峪关“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单体建筑特色鲜明,区域风格整体协调,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相融合的高水平规划体系,为嘉峪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发挥好规划这一决定城市长远发展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