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陇原处处庆丰收——甘肃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1/09/23/ 06: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田丽媛 谢晓玲 范海瑞 陈多 白永萍 薛砚 陈泳 徐俊勇 崔银辉 通讯员陈争强 魏永刚

陇原处处庆丰收

——我省各地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黄羊河农场机械化收获甜糯玉米。 黄羊河农场供图

黄羊河农场收获马铃薯。黄羊河农场供图

  带领乡亲搭上“致富快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崇信县锦屏镇薛家湾村养牛专业户朱海萍曾是贫困户,现在变成了养牛专业户,共养殖红牛160头,种植饲草500多亩。

  “我之前在深圳打工,2011年因家中老人患病回到家乡,后来丈夫也下岗了,全家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镇上开始推行窑洞养牛,还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镇村帮扶干部为我申请了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让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又向亲戚借了钱,先后购买了10头崇信红牛。”朱海萍回忆说。

  朱海萍承包荒山种植了50多亩苜蓿、200多亩饲草玉米,又购买了打包机等设备,不仅牛饲料有了着落,还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去年,她又购买了42头繁殖母牛。

  朱海萍说:“今年红牛疾病少,多亏了县畜牧局,他们举办了好几次技术培训,让我学到了不少技能。平时养殖遇到‘疑难杂症’打个电话就能解决,技术员还会上门指导,真是太贴心了。”

  最近玉米大丰收,朱海萍雇了十几名临时工,仅工资就已支出20多万元。“养牛加上种植青贮玉米,今年保守估计我能收入40多万元。”朱海萍说,“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育肥牛数量,带动更多乡亲搭上养牛‘致富快车’。”

  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我家的变化,过去做梦都想不到。”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东湾村村民张积忠说。

  张积忠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为给孩子看病,前些年他借了十几万元的外债,日子十分难熬。2013年,张积忠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各级帮扶力量都想办法帮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我参加村上办的技能培训,学习蔬菜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搞养殖。”张积忠说,2018年,宁远堡镇55户贫困户发起注册成立宁振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被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张积忠带领合作社和金昌中天羊业公司洽谈对接,将108.8万元市级扶持资金入股到中天羊业,中天羊业每年给村民分红。

  张积忠说:“几年前,我们一家人还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如今,在政府危房改造资金的帮扶下,我家的危房拆除,新建起150多平方米的红砖瓦房。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扶贫……这些能享受的政策,我都享受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要是再不好好干,脸上无光啊。”

  现在,张积忠一家4口人,年收入达七八万元,实现了脱贫,也还清了外债,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张积忠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牛年牛气发牛财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农民周东今年36岁。2002年,他在一次高空作业时失去了右臂,自此开启了“独臂创业”之路。他开办过广告公司,后来又成立了旭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东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甘州区小有名气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今年,我准备再新建一个养殖场,最近一段时间都忙着收集草料,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用的草料也同步增加。我自己的合作社约有青贮玉米2000吨,又在市场上收贮了3000吨。”周东说,“现在我的养殖场肉牛存栏量500多头。截至9月份,今年总出栏量超过2000头,略低于去年同期。最近市场情况有所好转,趁着这段时间再冲刺一下销量。”

  “我是一名残疾人,更是一名党员,这些年来,我一直特别关注乡村残疾人群体,免费教授他们能繁母牛养殖技术。在我的帮助下,光明村有6名残疾人自己搞起了养殖,有一人还建起了养殖场,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周东说。

  周东介绍,养殖能繁母牛带动就业的效果比较明显,截至目前,仅仅在甘浚镇,合作社共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过500户,吸纳就业2000人左右。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