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秋分至,昼夜寒暑喜均平

 2021/09/23/ 08:26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李 超

秋分至,昼夜寒暑喜均平

新华社制图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9月23日,人们将迎来“秋分”节气,意味正式“入秋”。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昼夜几乎等长。

  “平分秋色”实乃秋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每年9月23日前后,是秋分,到了昼夜平分之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宋英杰表示:“现今,北半球很多国家依然是‘一刀切’地以昼夜平分日(相当于春分和秋分)作为春季和秋季的起始日。诗云‘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在诗人眼中,似乎是中秋满月将秋色平分。实际上,真正平分秋色的是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往往带给人们别样的心念。”他表示:“对于气温,我的感触是:初秋,升降随意;中秋,反弹无力;深秋,保持不易。初秋的气温像减肥,刚刚降了又反弹。中秋的气温像大盘,降下容易升上难。深秋的气温像工资,没降就算涨了钱。”

  秋之疆域短暂的全盛时期

  “每逢秋分时的季节版图上,秋坐拥约620万平方公里的势力范围,并意欲接管夏的江北地盘。”宋英杰的描述十分形象:“就在秋与夏在长江沿线胶着之时,冬已从青藏高原大本营悄然出山并借助‘外援’,在天山和大兴安岭将秋击溃赢得两片‘飞地’。冬的领地迅速扩至约188万平方公里。此时,夏的疆土只剩下约152万平方公里,仅为盛夏时代的四分之一,在夏、秋、冬的“三足鼎立”中位居末席。由于有副热带高压这个‘外部势力’的资助,并有气候变暖的‘国际形势’,此时,夏之阵地易守难攻。”

  “而秋分,恰是夏、秋、冬‘三国’博弈格局的转折点。”他认为:“季节版图上的焦点:秋分前,主要是夏、秋间的纠纷,秋蚕食夏的领土;秋分后,则主要成了秋、冬间的争端,冬鲸吞秋的属地。到了秋分时节,夏、秋的气候分界线已至长江沿线。此后,秋在南线攻掠的余地已然有限,在北线将遭遇冬的加速入侵。所以,秋分时节,是秋之疆域短暂的全盛时期。”

  “木犀蒸”变成“木犀凉”

  农历八月,雅称桂月,秋分恰是桂香时节。秋分时节,南方往往依然暑热未消,还难以把每只秋老虎都关进笼子里。旧时,人们把这时的闷热天气,称为“木犀蒸”,闷热都被说得如此文雅。

  范成大《吴郡志》记载:“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之,唐时始有植者。浙人呼岩桂曰木犀,以木之纹理如犀也。有早晚两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在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热。言蒸郁而始花也。自是金风催蕊,玉露零香。”

  “以前在北京,我对于‘木犀蒸’自是没有切身的感触,因为秋分时节,北京早已秋凉如水。”宋英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2015年,秋分日我赶巧到湖南出差,恰好邂逅金桂。其时天气依然闷热,爱出汗的我还随身携带着暑期出差的‘标配’:毛巾。两天之后,临走时,天气迥异。一场风雨之后,木犀蒸已然变成了木犀凉。这催蕊零香的凉爽,却让人顿生一丝小伤感。”

  乱穿衣的时节看巧云

  “秋天来得早,云彩质量好;赶紧摘几朵,回家做棉。”俗话说:“二八月,看巧云。”夏季,要么是“自我拔高”的积雨云,黑云翻墨、惊雷震天、白雨跳珠;要么是“平铺直叙”的层(积)云,沉沉地密布着,整个天空都不会显示,雨下得避之不及,人们都失去了看云的心情。

  “到了秋季,水汽蒸发减少,而气压梯度加大,大气的通透性和洁净度提高,流动性增强。”根据多年的研究,宋英杰对秋分时节的云有着独到的看法:“总云量减少,其中高云的比例增加。由厚重改为轻灵,高天上流云。此时的云,宜人而不扰人,如丝如缕,淡薄、高远,纤云弄巧,更具动感和色彩,更可谓‘云彩’。且‘鸿雁二月北上,八月南下’,所以古时,二八月,看的是流云、飞鸿的时令之美。‘二八月,乱穿衣’,乱穿衣的时节看巧云,因为就连气象谚语也说‘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

  秋分三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从中可以反映出,从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到秋分时节的“雷始收声”,历时半年的雷人”季节就此终结。

  “古人认为,行云布雨的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于是云和雨在秋分时节迅速减少。”对于秋分物候,宋英杰这样解释:“立春时节‘蛰虫始振’,尚未春暖便蠢蠢欲动。秋分时节‘蛰虫坯户’,尚未秋寒便封塞巢穴,它们对于时令的预见力可谓天赋。”

  “秋天,给人一种高峻邈远的感觉,能见度提高,通透、明净、干爽。”他说:“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够望穿,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所谓秋高气爽,因为温度降了,于是气爽;因为云量少了,于是秋高。尤其是低云量的锐减,使得即使有云,也大多是灵动的白云,高洁淡远而不沉闷压抑。所以才有‘短如春梦,薄如秋云’的说法。”

  秋分时节农事忙

  在节气歌谣中有这样一句:“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秋分依然是农事繁忙的时节:“秋分收稻,寒露收草”,“秋分不割,霜打风磨”,“秋分时节两头忙,又种麦子又打场”。

  “当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奏,忙活着不同的作物。”对于秋分时节的农事,宋英杰这样描述:“即使在华北平原,从北至南,便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和‘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差异。再往南,便是‘秋分放大田,寒露扫光’,‘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除了天气,古人认为秋分、秋社的日期次序也与丰歉相关:“以秋分在社前,主年丰;秋分在社后,主岁歉。”谚云:“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谚云:“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准南子》曰:“秋分定而禾熟。”收成多寡,年景好坏,不再是悬念,在秋分时节基本有了定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 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