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邮储要闻

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以“邮”为媒,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1/09/25/ 18:1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文/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陈德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行者”,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通过支持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小微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准对接客户发展所需,助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乡村、助推富民兴陇注入强劲动能。

  靠前服务 织就助农增收同心圆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袁家湾村百合生产基地

  袁家湾村种植百合历史悠久,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的美称。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当地可种植土地供不应求,如何提升产能,成为当地百合种植业发展的难题。2019年底,邮储银行以贷款的方式帮助袁家湾村在外承包土地,扩大生产面积,提升种植品质,向32家当地百合种植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700万元,用来扩大发展当地特色种植业。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百合种植地

  2020年疫情期间,七里河区袁家湾村村书记袁继军在收购百合时犯了难。受疫情影响,销售加工商由于回款不多,不敢过多地收购百合,从而导致百合种植户销售不畅,一时陷入困境。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雁西路支行信贷客户经理他泽东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在2021年1月为袁继军办理了担保贷款100万元,帮助袁继军渡过难关,从实处解决农户困难,保证了今后的正常经营。

  下一步,袁家湾村将在百合的文旅项目上继续借力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创收渠道,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精准服务 打造特色产业增长力

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的软儿梨

  在皋兰县什川镇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永波的带领下,软儿梨、冬果梨、白粉桃等本地特色果品,成功走出甘肃,行销全国,获得了省内外食客的好评。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为魏永波办理业务

  “在成长为国家级合作社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邮储银行的支持。”2012年作为当时返乡创业人员,建立合作社不到一年,缺少流动资金,邮储银行皋兰县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详细调查后,向魏永波提供了8万元信贷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笔贷款到期后,邮储银行为合作社做了第二笔信用贷款50万元,成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魏永波坦言,如果没有当时邮储银行这雪中送炭的两笔贷款,可能就不会有这个企业。

  “从最开始的8万元、50万元再到如今的150万元,邮储银行对于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最主要的是对当地产业的一种支持和带动。”魏永波说道。

  贴心服务  构建优质惠农生态圈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养殖场了解农户养殖情况

  “哞~哞~”……肉牛悠闲地咀嚼着饲料,沐浴着午时的阳光,这幅场景正是位于榆中县清水驿乡太子营村的登云养殖场。2021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王登云将全部积蓄和亲朋好友处筹集的资金投入到了肉牛养殖场的扩建中,但是还有近30万元的资金缺口。正为资金缺口发愁之时,王登云从亲戚处了解到邮储银行榆中县支行目前正在办理的“加油贷”商户贷款业务。随后,王登云向邮储银行递交了贷款申请资料。经过信贷客户经理受理调查,两周后,王登云顺利拿到了27万元的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从步入养殖行业开始,王登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邮储银行的支持。从2012年的5万元“妇女再就业贷款”到2015年的27万元“个人商务贷款”,再到2020年的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正是邮储银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才让王登云放开了手脚在养殖产业大展拳脚,在增收创富的同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近年来,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通过强化邮银协同,发挥合力优势,联合走访,推进“整村”授信,充分发挥惠农合作项目实效,着力构建邮银协同合作共赢的惠农协同生态圈。截至目前,该行累计评定“信用村”144个,信用户1363户,累计发放“信用村”贷款783户6922.4万元。此外,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因地制宜,围绕地域特色,创新乡村振兴特色产品,重点扶持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开发“邮陇贷-百合贷”“邮陇贷-果蔬贷”等特色贷种,丰富“邮陇贷”产品体系。2021年以来至目前,该行共计发放涉农贷款996户27651.4万元,普惠涉农贷款756户21278.7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