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兰州:七旬老人陶世清 石碑上雕刻《红楼梦》

 2021/12/08/ 08:32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纪敏 玄丝雨 赵鑫远

七旬老人陶世清 石碑上雕刻《红楼梦》

陶世清与他的《红楼梦》。

精心雕刻。

影雕《红楼梦》局部。

  历时3000多天、敲击近16亿次点,在九块石碑上雕刻出《红楼梦》28个画面……

  在梨园深处,在石头上用心敲打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画作的七旬老人陶世清,农忙时躬耕劳作,闲时雕刻、写字、作画,是他生活的乐趣所在。

  他的字承继传统,以楷书见长,他的工笔山水,细腻精致,透着山水的平和宽阔,敦厚秀丽,而让他引以为傲的那九块石碑,则是他执着坚守艺术梦想的结晶。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耗时就两年多”

  陶世清老人的家在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是梨树环抱的一个小院,推开小院的大门,一棵四十年古梨树上挂着液体,“老树生病了,我想着法子给他治病。”陶世清风趣地调侃道,院中种了竹子、菊花、郁金香等数十种花木品种。

  在他的工作室里,陶世清老人娓娓道来:2002年我前往福建旅游,看了当地的影雕后,便对影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就想拜师学艺,却因为我年龄过大被师傅拒之门外,我不甘心,在当地制作影雕的厂房里观摩了几天,最终抱憾而归。2004年,因为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我开始着手构思准备影雕《红楼梦》全集主要人物故事,并第二次赴福建惠安拜师学习影雕技艺,这次我主要钻研学习人物神态、花带造型、意境层次等方面的影雕技艺。回来后我开始着手查阅大量《红楼梦》有关资料,并反复钻读《红楼梦》系列,在搞清复杂人物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故事人物命运,以便在影雕创作时凸显人物形象,力求神态逼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

  最后,陶世清选定了贾母、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鸳鸯、尤三姐、贾琏、贾珍等主要人物,细致选取宝玉大婚、黛玉进京、刘姥姥进荣国府、尤三姐自刎、王熙凤之死等近30个故事,力图表现《红楼梦》原著主题。2006年,陶世清开始影雕工笔创作《红楼梦》。

  “每分钟在刻板的敲击次数达到近200次”

  接下来就是耗费工时与体力的制作过程,“每天创作雕刻都在三四个小时,每分钟在刻板的敲击次数达到近200次,每小时敲击次数达到8000-12000次,9大板块在创作过程中就要敲击近16亿次点,每个板块耗时10-11个月,9大板块共耗时3000多天。”陶世清细数着创作的艰辛。

  忘我的创作导致陶世清手指变形,腰肌劳损严重,视力也大不如前了。

  记者留意到,因陶世清绘画、摄影功底不凡,所以将绘画中的工笔技法融入影雕创作中,其中人物神态的形象性和立体感,形成了陶世清艺术创作的独有特色和风格。也是他影雕作品创作中的一大突破和独创,九大板块28个画面共计创作人物360多个,还有环境处所、屏风、窗、花瓶、地板、房屋、花草、山石、书法作品等道具。

  在大理石板上雕刻,是传统手工技艺影雕的一种。这种雕刻方式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纯色石材,经过水磨抛光后,在磨光面上要把雕琢的图像轮廓描绘出来,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像针一样细小的合金钢头工具,通过运用腕力调节针点疏密粗细、深浅和虚实线变化而表现图像。

  “一辈子总要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

  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是陶世清坚持梦想最大的动力。“爱人非常支持我,农忙时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孩子看到我的坚持,帮我买材料,鼓励我把雕刻的过程记录下来。”陶世清说,多年来能潜心创作,这份坚持里有家人的功劳。

  “一辈子总要留下些值得纪念的东西。”陶世清说:“现在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下去,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文/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 玄丝雨

  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赵鑫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