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1/12/17/ 10:1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左龙,甘南州政协副主席、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国庆,甘南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智明,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永诚,共同介绍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甘南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誉为“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左龙先生,甘南州政协副主席、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国庆先生,甘南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智明先生,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永诚先生,共同为我们介绍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左龙先生向大家介绍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左龙

  左龙: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首先,我谨代表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向新闻媒体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甘南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以及在河南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两次提到甘南上游水源涵养区,充分彰显了甘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阵阵春风,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为我们加快推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与补给区,整体被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90%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单位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地区。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四条河流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境,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林地156.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占全省总量的45%,是全国五大牧区和九大林区之一,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全州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15个,地质公园5个,保护区和公园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5%。黄河干流流经甘南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的58.7%,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美称。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成立由州、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设立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综合协调专责组,积极构建上下衔接、左右联动、职能匹配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始终把规划编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规划引领、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印发了《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步建立规划项目库,将总投资1287亿元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类11个方面78个重点项目纳入项目库逐年推进实施。

  二是加大谋划争取,全力推进生态项目。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2021年,共申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34个,落实玛曲县湿地保护等项目专项资金1.29亿元、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资金4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4亿元、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资金1.36亿元,实施了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和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年内减畜196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基本实现。天然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均达到十年来的峰值,湿地面积较2004年扩大2.8倍,湿地保有量面积达到730万亩,黄河水量补给大幅增加,出境水量提高了31%。

  三是抓好污染防治,着力提升环境质量。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九张清单”,合作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全省靠前,其他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9%。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地下水监测点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率均达到100%。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污染物减排指标趋于向好。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全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新名片,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推开,“白色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彻底退出甘南市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全省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在甘南州成功召开,甘南经验推向全国。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和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整合涉农、生态转移支付等各个渠道资金,从2015年开始,累计建设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农牧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稳定效益、示范效益持续释放,成为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被国家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甘肃唯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

  五是守护绿水青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认真落实中央生态补偿改革意见,加大国家生态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建立生态保护区群众生态利益共享机制,将当地群众就地转化为护草员、护林员等,生态保护质量与群众生活质量同步提高,初步构建起政府部门为主、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管护新格局。2021年,全州共落实森林、草原、生态扶贫等各项生态补偿资金11.2亿元,续聘选聘生态护林员10907名,落实报酬补助8726万元。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每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68元、10042元,分别增长8%和10%。

  六是聚焦绿色发展,加快培育生态产业。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推广适宜畜种技术,扩大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数量。特色种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5.6万亩,藏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走俏国内外市场。培育“五有”专业合作社2388家,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141个。实施品牌战略,甘南牦牛、甘南藏羊等21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中国牦牛乳都”品牌享誉全国。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星罗棋布,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遍地开花。打造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新创建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4个4A级景区,州内A级以上景区达到35个,“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世界旅游联盟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州独占3席,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今年,全州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大关。藏医康养、数据信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多点布局,产业关联度、融合度逐步提升。

  七是注重保护传承,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牢牢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挖掘甘南黄河上游历史、民族、生态、农耕、游牧等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锅庄、赛马、楹联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启动黄河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进入国家级、省级文化保护名录项目62项。保护传承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54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点),持续推进拉卜楞寺、洮州卫城、俄界会议旧址等文物保护项目。成立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开展对藏戏、民间谚语等民间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州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州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努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做出不懈努力,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在保护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协同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全面落实《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加强系统治理。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争取开展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湿地碳汇交易试点,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

  二是坚持同建设同提升,在城乡一体融合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在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生态文明小康村为基础,文化旅游标杆村为重点,打造个性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新城镇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健全便民市场、商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坚持抓质量抓效益,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提升牦牛、藏羊、优质青稞、高原夏菜、中藏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牧产业绿色转型。以“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大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文化和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度融合,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提档升级。

  四是坚持扩投资扩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把握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谋划推进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网、旅游公路网和合作至哈达铺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储备大中型调蓄水库、水系连通、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农田灌溉、中小流域和山洪沟道综合治理、美丽河湖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及玛曲连接线、郎木寺至迭部至九寨沟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五是坚持优机制优平台,在改革开放赋能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压缩精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地企合作,协同落实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打造综合交通物流城市带,引导产业物流园区向通道沿线聚集,打造更大开放平台。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优企强企,招大商、引大资,扩大利用社会投资规模,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六是坚持重研究重应用,在科技创新引领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野生食用菌、青稞品种选育、中藏医药研发、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大与国家等优质企业对接力度,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推动甘南牦牛乳产品走向高端化。健全人才培养和柔性引才机制,以合理薪酬待遇引进智力人才,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力量。

  七是坚持提标准提品质,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民生为本、厚植民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在共创美好生活中促进共同富裕。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十五年免费教育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保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设施。支持文艺作品创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八是坚持强法治强管理,在和谐共建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加强“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南、平安甘南。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甘南作为黄河流经甘肃的“第一站”,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上游意识、认真担负上游责任、努力体现上游作为,深入践行生态报国理念,竭尽全力保护好、建设好黄河流域甘南段,以生态建设的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期望和厚爱。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左州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甘南州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规划推进和项目争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甘南州政协副主席、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国庆

  王国庆:

  近年来,全州上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沿黄省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把“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结合起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统”汇合力。甘南州发改委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坚持统筹推进、规划引领、全面行动。充分发挥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5个专责组的作用,编制了《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由州委、州政府印发实施。同步编制生态修复、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产业发展、黄河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规则,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适时召开协调推进会议,扎实安排部署工作,形成部署规范化、会议常态化、部门协同化、任务分解化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二是以“谋”促发展。甘南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一源区、二主线、三空间、三流域、六重点、六产业”发展战略,即全面建设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构建甘南生态特区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坚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条主线,优化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布局,全面推进黄河、洮河、大夏河三大流域系统治理,落实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六大重点任务,发展好循环农牧、文化旅游、节能环保、藏中医药、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六大生态产业。系统谋划建立了11个方面总投资1287亿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围绕生态保护、水源涵养、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县市谋划储备了总投资53亿元的51个生态保护类项目,为下一步项目争取奠定了基础。

  三是以“干”见成效。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资金4.69亿元,开展了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启动总投资50.05亿元的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落实中央财政资金4亿元,地方配套2.69亿元,集中连片实施矿山修复、森林草场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和沙化草原治理等47个项目。围绕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建设,累计综合治理沙化退化草原660万亩,鼠虫害1574万亩,流动沙丘3.55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0.3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9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647.42万亩,公益林408.03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9453万立方米。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甘南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去年国家和省上启动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甘南州在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永诚

  罗永诚:

  甘南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承担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黄河干流流经甘南州433公里,补给水量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可以说,黄河流域甘南段的水质关系着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和省上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从“控源”和“提质”两方面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控源”方面,我们秉持“不让一个排口污水横流,不让一条河流受到污染”的原则,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源现状调查,开展黄河流域3个水系10条重要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深入河流腹地、徒步现场溯源,历经3个多月,排查河段1388公里,基本摸清了家底,建立黄河流域(甘南段)623个入河排污口管理清单,通过“截污纳管、依法取缔”等强有力的措施,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144个,依法论证设置13家,从源头上规范排污行为、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证流入“母亲河”的每一滴水都清澈达标。

  “提质”方面,我们坚持“保好水、治差水”的目标,深入开展黄河干流玛曲段水生态安全和调查评估,查清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对策,为黄河干流玛曲段水生态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依托项目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科学谋划了黄河干流、大夏河、洮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一大批项目,并成功申报总投资15.8亿元的40个项目进入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库有序实施。目前已落实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03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项目16个,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见效,充分彰显了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中新社甘肃分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甘南州启动实施了打造“五无甘南”行动,这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在打造“五无甘南”中农业农村部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

甘南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智明

  杨智明:

  创建“五无甘南”是甘南州践行和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重要载体,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将打造“五无甘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担负起创建“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公害”的职责任务,抓实抓细、强力推进,实现了有机肥全面替代化肥、生态牌全面打响的预期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种植结构,转变养殖方式。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构建粮饲兼顾、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模式,重点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坚持推进草畜平衡的前提下,着力完善牦牛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保障、饲草料供应和产业化经营四个体系建设,加快转变甘南牦牛产业发展方式,探索走出一条生态持续改善、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二是完善循环模式,促进绿色发展。重点以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生产等项目为抓手,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农牧民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绿色循环农牧业发展新模式。2021年全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以上。全州农作物种植使用商品有机肥5万吨,补助资金3102.66万元。夏河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牧业试点。

  三是坚持绿色兴农,促进品牌强农。重点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抓手,加快建设绿色标准化基地和农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产地环境监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甘味”品牌,努力实现产品优质优价。截至目前,全州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5个,其中新认证绿色食品37个、 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0个农产品被纳入“甘味”品牌;临潭县已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 夏河县45万亩草原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藏羊、牦牛)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甘南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培育壮大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为全州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持续推进品牌创建。深入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甘味”知名品牌,全力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及地方特色产品的州域农畜产品公用品牌,努力把“高原、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有机农畜产品品牌打响打亮。二是持续建设绿色基地。建设一批“牛羊猪鸡果菜菌药”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种养基地。支持鼓励华羚、燎原、百草、西正开、安多、雪顿、达哇央宗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联建产业基地,推行订单生产,建立完善紧密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三是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农业,丰富田园采摘、网上定养、休闲观光、生态康养、民俗体验等新业态,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村宜居宜业宜游、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省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上,甘南州的哪些工作具有开创性、唯一性和独特性?

  左龙:

  谢谢您的提问,就如我刚才讲的,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非常重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创新开展了“五无甘南”创建。去年以来,我们立足甘南的生态地位和发展定位,提出了打造以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为主要内容的“五无甘南”,并且付诸行动。全域无垃圾方面,向垃圾处理的“顽疾固章和疑难杂症”全面宣战,累计投入7.14亿元,配备环卫工人1.03万名,配备垃圾清运车、保洁车3464台,设置垃圾收集点1.13万个,整治线缆“蜘蛛网”8216处、破旧门头牌匾2.16万块、残垣断壁3.4万米、大型户外广告标牌1060块,以摧枯拉朽之势开展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旅游无垃圾目标;全域无化肥方面,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州内14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加大生产投入力度,全州有机肥替代化肥达到100%;全域无塑料方面,深入持久推进“禁塑”行动,明确“禁塑”清单,推广应用塑料替代产品,累计发放环保购物袋1.9万余个。全域无污染方面,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空气质量排名居全省前列,13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和121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土壤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全州未新开一座矿山,未开发一座水电站,未引进一个污染企业,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全域无公害方面,推广绿色种植,禁用化学农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人工种植羊肚菌、高原夏菜、藏羊牦牛等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彻底退出甘南市场。

  二是创新建设了生态文明小康村。我们根据农牧村未来发展需要,以自然村为单元,累计投资167.3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深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工程,全面推进改圈、改厕、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七改”和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美化“六化”工程,扎实开展治乱建、治乱排、治乱弃“三治”和人畜分离、柴草分离“两分离”行动。农牧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稳定效益、示范效益持续释放,成为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被国家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甘肃唯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明年,我们还将整合资金12亿元继续建设2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所有自然村全覆盖。

  三是创新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近年来,甘南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启动实施了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乡特色、地方特点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具体指的是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这一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5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100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藏)家乐。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打造完成了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旅游业已成为大美甘南绿色发展、精彩绽放、异彩纷呈的全新支点。下一步,我们将在突出人文、彰显民俗、丰富业态、塑造品牌、市场运营等方面狠下功夫,纵深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为全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主持人:

  感谢左州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关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宣传报道好甘肃作为黄河战略“首倡之地”的站位和作为。需要单独采访的媒体朋友请会后联系采访。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