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2月28日电 题:煤矿里的“百点热”“千分光”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
天空飘起雪花,地面上寒风阵阵。煤矿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从副井来到800多米深的地下,工作面袭来的热浪让刘华意松了松衣扣,看着主井罐笼一趟趟往外送着煤炭,他知道那其实是“热”和“光”。
“我们的活不能耽误,电厂、锅炉厂可都等着我们的煤发电、取暖呢。”工作面上采煤机数据一切正常,想到自己的工作,刘华意脑海里就回荡着一首歌词: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
在井下“发光发热”的刘华意,是华能灵台邵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综采工区的一名一线工作人员。这里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平凉市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已探明储量109.53亿吨,每年煤炭产量可达到2100万吨,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基地。
“煤三代”刘华意来自山东,从2007年就开始了地下挖“光”掘“热”的日子,他也见证了煤炭行业这些年的进步。
“过去矿底下需要在支架下工作,工人难免‘灰头土脸’,鼻孔里都是煤灰。”刘华意告诉记者,现在矿井下以智能化设备为主,采煤机、液压支架等机器体积小、效率高,一个工作面只需要2名工作人员负责,劳动强度下来了,但工作效率提升了。
安全永远是矿下作业的第一要务。刘华意知道,过去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矿里的情况难以预料,只能靠老矿工的经验来排查隐患,透水、塌方等事故是老一辈矿工的梦魇。
如今,有了专业的设备和仪器,刘华意和同事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矿里生产环境的变化。同时,每次下矿,他们总会带上矿灯、自救器、安全帽、两用仪等设备,到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安全隐患,辨识安全风险。
“现在我们是宁上百万元的设备,不加一人,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刘华意说。
据了解,平凉市现有矿井22座,生产矿井均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80%以上的矿井实现了采掘机械化、支护锚网化、运输皮带化、安全监测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
保证安全与追求效率并不冲突。今年以来,煤炭资源紧俏,为了及时供应市场,刘华意和工友们“稳扎稳打”。得益于矿井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煤矿仅需要根据生产情况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不再需要用落后又不安全的“人海战术”。
“我们严格遵守三班倒的8小时工作制,下班大伙还能打打球。”刘华意说。
平凉市现有煤炭生产企业13户,1月至10月,共生产原煤1734.9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10月份全市煤炭产量达193.36万吨,比原计划增加31.7万吨。同时,随着新建煤矿逐步投产、停产煤矿恢复生产,平凉市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记者了解到,平凉市3户火电企业装机容量达413万千瓦,今冬明春电煤需求量556万吨,已全部落实到位,库存均保持在7天警戒线以上。
陇上的光和热也会温暖远方。12月23日,“陇电入鲁”工程配套调峰煤电项目已正式开工,平凉市委书记周伟说,平凉市将全面提升全域煤电化产业发展水平,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
雪花落在煤炭上,给“黑色的金子”盖上了白色的“毯子”。一辆辆货车拉着沉睡的“火种”驶向远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2月28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迎新春促消费 助力乡村振兴
- 2021年12月2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2025年有望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 2021年12月2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从荒山秃岭到千山一碧——甘肃定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 2021年12月24日【中央媒体看甘肃】小车窗里的时代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