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融媒体

甘肃红色印记之(41) | 路易·艾黎和培黎工艺学校

 2021/12/30/ 10:53 来源:新甘肃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897年10月出生于坎特伯雷省普林菲尔市,曾获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兰第二远征军服役,1920年至1926年在维弗莱附近的牧场工作。1927年4月21日,随一艘澳洲轮船取道香港到达上海。1933年,经宋庆龄介绍,艾黎和史沫特莱、马海德等一起参加了外国人在上海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他是中国工合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为培养工合运动的技术人才和领导骨干,工合组织先后在四川成都、广西桂林、湖北老河口、河南洛阳、陕西双石铺等地创办了培黎学校和培训班。其中,后来搬迁到甘肃山丹的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坚持时间最长、最有成效、知名度最高的一所。

  1940年,工合组织在陕西双石铺建立了培黎工艺学校。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学校和学校负责人的刁难和迫害,艾黎决定迁校。1943年,艾黎陪同英国著名科学家、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约瑟夫·李约瑟(尼达姆)博士,前往玉门油矿考察、讲学,往返都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山丹县驻足和考察,看到那里资源丰富,发展农牧业条件好,有一些房屋可以利用,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有利于建立学校和发展工合事业。在请示周恩来以后,艾黎决定将学校搬迁到山丹。搬迁工作得到时任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和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农学家张心一的支持,获得甘肃省政府的批准。

  1944年11月,在艾黎和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负责人乔治·何克(英国人)的组织和带领下,将全部设备装在马车上,60余名师生背着行装,冒着严寒,跋涉千余里,翻越秦岭、华家岭,先后分两批到达兰州,随后乘汽车前往新校舍山丹县的发塔寺。到1945年2月,迁校工作结束。

  新学校改名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由艾黎任校长,乔治.何克任教务长,有200多名学生,多为贫苦人家子弟和孤儿。这是一所半工半读的技术培训学校,将“创造分析”“手脑并用”作为办学宗旨,办学方针是“学校应该面向生产活动,在提高教学标准的同时,不应脱离当地人民的斗争。”在艾黎、何克谱写的培黎学校校歌中写道:“我们生活学习在培黎学枝,纺织制革钢铁机器工业技术都具备,求知生产不相离。毋自暴,毋自弃,亲爱精诚,齐心合力,发扬合作精神,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建设的石基。”学校根据当地条件和需要设置专业,有纺织、皮革、缝纫、机械、电器、陶瓷、玻璃、造纸、煤矿、农牧业、水利工程、运输、建筑、会计、测绘、医疗等专业。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附设多个实习工厂,建立有造纸、陶瓷、纺织、化工组等专业小组,开办煤矿、农场、运输队等,学生除上理论课外,每天都安排相当多的时间从事实习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技术知识,生产出的产品、收获的粮食和其他收入,还为学校、学生解决了许多急需。

  山丹培黎学校得到国际组织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艾黎、何克的努力下,募集了许多资金和设备,聘请了不少外国专家、教师、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其中有美国人瓦尔特·易斯利、恩迪·布雷德、罗伯特·纽威尔、柴油发动机教授唐纳德·肯普,新西兰友人司宾塞夫妇、农业专家魏美司、艾启赫、马克斯·威尔金森、会计师埃尔文·阿切尔,加拿大电气工程师胡·埃利奥特、毛纺专家雷娃·埃塞,奥地利工程师布鲁诺·哈德尔,日本陶瓷专家野口胜等,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20多位国际友人。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发展经济培养了人才,无私地作出卓越的贡献。教务长乔治·何克由于工作繁重,生活条件差,身体受到损害,1945年7月22日患了破伤风,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不幸病逝,长眠在甘肃祁连山脚下,年仅30岁。

  山丹培黎学校独特的办学方式和教育体系,以及显著的成效,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财政大臣克里普斯的夫人、工党议员胡特、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等,都曾到校参观,有的还捐款资助,《密勒氏评论报》还多次发表文章报道了学习情况。

  1953年,山丹培黎学校迁往兰州,艾黎随后定居北京。为表达对山丹人民的真挚感情,他把在中国50多年所收集、珍藏的3700多件文物捐给山丹人民。他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和甘肃省荣誉公民称号。1985年,艾黎获得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女王社会服务勋章。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张永平)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