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这个人均GDP全国倒数的省,开始发力赶超了

 2022/01/11/ 08:2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王铭禹

  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亿元,同比增长1.25倍,两年平均增长45.4%

  2021年前11个月,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58.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近215亿元,同比增长38.5%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王铭禹

  甘肃有着辉煌的历史。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张骞凿空西域,古丝绸之路横亘东西;“一五”期间,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布局于此,时人以到甘肃投入轰轰烈烈的建设工作而为荣……

  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因素掣肘,甘肃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目前,甘肃经济总量徘徊在全国倒数第5位,人均GDP仍在全国倒数。

  历史的纵深对比、兄弟省份的横向对照,都让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甘肃各级政府更加感到:甘肃不该落后,也不甘落后。“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疫情挑战,甘肃立足国家所需和自身所长,密集出台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引入增量,取得显著效果,全年GDP有望跨过万亿元大关,正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节能(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玉门昌马风电场的风机(2021年12月8日摄)  范培珅摄/本刊

  从默默无闻到风光无限

  隆冬时节,甘肃省玉门市戈壁滩上朔风凛冽。玉门鑫能50兆瓦二次反射塔式光热电站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并网发电后,可实现年发电2.19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

  这一外形略带科幻色彩的发电厂,是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冰山一角。甘肃风、光资源富集,综合开发成本低。近年来,甘肃省通过不断完善电网规划建设、深挖调峰资源、加强外送内消等措施,新能源利用率突破96.6%。

  进入“十四五”,瞄准“双碳”目标,甘肃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下大力气予以重振。2021年10月,甘肃2021年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总规模达1285万千瓦,计划在2023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年发电量有望达256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561万吨。

  这些“绿电”除保障全省外,还全力以赴支援外省。在2021年全国煤价高企、多省份拉闸限电情况下,甘肃向华中、华东地区足额兑现电量外送合同,为保障当地电网供需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截至目前,甘肃新能源装机并网达2510万千瓦。截至2021年12月10日,新能源年发电量达408亿千瓦时,首次突破400亿大关。预计到2025年,甘肃新能源装机总量将突破8000万千瓦,风光大省迎来风光无限。

  从粗大笨重迈向高精特新

  以资源为主的传统工业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近年来,以煤炭、钢铁、冶金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弊端充分暴露:产品粗大笨重,市场周期明显,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2021年起,甘肃省确立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配套制定了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政策体系,确定链主企业,推动重点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经过80多年开发建设,油田面临资源匮乏、效益低下的困境。2021年4月,甘肃省工信厅公布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玉门油田被确定为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2016年,玉门油田就开始着手回收炼油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气体来制氢。如今已建成投运3套产氢装置,年制氢能力达2.7万吨。玉门油田还在规划建设160兆瓦+10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氢7000吨。

  玉门油田副总经济师王小华介绍,这些氢能除了供应玉门炼化厂外,还供给玉门周边的化工企业,由此吸引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一五”期间布局在嘉峪关市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20年传来好消息,经过持续科研攻关,企业成功研制出高端剃须刀用超高碳马氏体不锈钢6Cr13,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采用常规连铸工艺批量生产这种钢材的企业。目前,酒钢6Cr13不锈钢材料已完成供货2500余吨,不仅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成功替代进口材料,应用于诸多一线手动剃须刀品牌。

  老企业焕发青春的同时,一批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位于兰州的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家知名的多相流量计供应商。近期,该公司为法国道达尔公司海上大型凝析气田研制的用于湿天然气计量的大口径(8英寸)全量程多相流量计,成功通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英国国家工程实验室(NEL)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关键指标计量精度世界领先,成为道达尔中东海上大型凝析气田项目的唯一合格供货商。

  公司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持续在高端技术上投入,做精、做细、反复锤炼是核心因素。2018年至2020年,海默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4%、9%、10.9%。

  在甘肃,一批新老企业迎来华丽转身。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亿元,同比增长1.25倍,两年平均增长45.4%,省属国有企业几乎全线飘红,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从偏居一隅变身开放前沿

  甘肃东西狭长,长期偏居一隅,外贸这驾“马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难以体现。

  “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甘肃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甘肃省相继建成了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国际空港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推进甘肃成为向西开放前沿。

  2021年12月4日,甘肃省首列“武威—第比利斯”天马号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发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这是自2021年4月甘肃省与格鲁吉亚什达·卡尔特里州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以来双方拓展经贸合作取得的又一成果,班列为西北地区借格鲁吉亚这一中转站,继而打开欧亚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

  目前,甘肃在开通面向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四向五条”国际班列基础上,又打通了兰州到莫斯科、汉堡、杜伊斯堡等欧洲城市新线路,使西北地区的铝材、特色农产品以及东部地区的家电、服装百货在此聚集,搭乘班列远销海外。

  “一车”贯通东西,打开了甘肃省对外开放的新空间。

  位于兰州新区的枢纽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家具加工企业,公司使用的木材来自俄罗斯,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

  原料、市场距离西北都足够遥远,这家企业之所以能将这条产业链贯通,就得益于兰州新区铁路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以及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

  “高峰时期,平均每周就会有一列中欧班列运载木材而来,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进口渠道。”公司负责人于济涛说,在综保区内可以开展保税加工,节省了资金占用成本。

  原料进口、保税加工、全球销售……在兰州新区,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联袂上演”的通道经济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西北内陆借此快速融入全球贸易产业链。

  兰州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58.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近215亿元,同比增长38.5%,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以改革为驱动,不甘落后的甘肃正谋求“换道超车”。当前,甘肃正继续以“确定性落子”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挑战”,来自改革、市场、服务的动能明显增强的同时,基于自身人口数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仍在持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