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王嘉毅:坚定历史自信 把握历史规律 增强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历史主动

 2022/01/20/ 08:06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微信

  王嘉毅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家宝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发展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回顾总结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探究基础规律、掌握基本方法、增强历史主动,对推动新时代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维度上,把握好党的领导和“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遵循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方针、落实党的政策,组织、动员、教育、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行三湾改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提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为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方法要求,建设专业的思想政治队伍,推进思政工作学科化、思政载体社会化,为保障经济转型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定位、新任务、新阐释、新经验,为新时代我国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反之,党的领导一旦放松或者弱化,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陷入消极被动的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必然受到严重损害。

  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百年历史长河中,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能够克服消极影响、顺应形势发展、展现生机活力、保持向上态势,关键在于领导核心的沉着定力、宏大魄力、强大洞察力、全局掌控力。纵观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中都起到了举旗定向的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这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作出的重大结论和科学判断,也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航向不偏、目标不移。

  在理论维度上,把握好思想引领和理论创新的关系

  坚持思想引领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作为全党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并在实践中不断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思想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全党全社会思想更加团结统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只有理论的与时俱进,才有思想的历久弥坚。政治理论创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根本保证。过去的一百年,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伴随历史条件变化不断发展前进。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围绕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这三次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青春本色的成功秘诀。

  在实践维度上,把握好恪守正道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优良的工作作风,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自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以来,我们党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确立“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提出“一国两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指引党和国家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都是运用和发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力量之源。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心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三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贯穿百年党史全过程。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全民宣传教育运动、改革开放时期的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群众路线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不同时期全党统一思想、团结教育群众、助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创新,就是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原则方法和原有好的经验传统的基础上,推进理念、方法、手段创新,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的最大动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百年来,党的思政工作发展的过程,就是思政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建党初期,我们党通过创建进步团体、创办进步刊物、撰写进步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主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转变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了谈心谈话、典型示范、光荣榜、庆功会、结对子等创举,广泛凝聚民心,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社会价值多元、社会结构多样、社会环境变化等复杂局面,党的思政工作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拓展,更加注重理论宣传与实践教育、舆论引导与典型示范、环境塑造与文化熏陶“三结合”,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人性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开拓创新”作为党必须坚持的宝贵经验,这同样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过了一百年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继往开来,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盛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作者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