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新春走基层 走邮路 看新局】酒泉 兴边富民度春风

 2022/02/14/ 08: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酒泉 兴边富民度春风

  闹尔吉玛将报刊和包裹送到牧户蔡菊花家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巴海涛

为牧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肃北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孟根朝力

肃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康凯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康凯

草原盛会。康凯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肃北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东 万吉彦 张文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景永鹏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与蒙古国接壤,是我省唯一的边防县,这里地域辽阔、资源富集,这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

  春节前夕,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走邮路 看新局”全媒体采访小组走进肃北县,跟随邮政投递员足迹,感受千里边关日新月异的变化,观赏勤劳智慧的各族群众绘就的兴边富民新画卷。

  骆驼产业富边民

  清晨,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洒向茫茫黑戈壁,我省唯一的边防重镇——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在清脆的驼铃声中醒来。虽然“三九”天寒风刺骨,巴音布勒格村牧民蔡菊花依然早早起床,走进骆驼圈舍,开始添加草料,打扫卫生,忙活起来。

  不久,镇上邮政所投递员闹尔吉玛驾车赶来,热情寒暄过后,她将报刊和包裹交到了蔡菊花手中。闹尔吉玛说,这两年蔡菊花一家生活几乎一天一个样,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归功于骆驼养殖。

  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采访小组一行走进蔡菊花家中,墙上整齐悬挂的几十枚奖牌尤为亮眼。原来,蔡菊花的丈夫白力格是当地有名的赛驼高手,10多年间他在各类赛驼比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奖牌奖杯30余个。

  “以前,家中少量饲养骆驼,仅作为交通工具或驯化参加比赛。没想到,饲养骆驼还能作为产业来发展,带动增收致富。”白力格说,在当地政府引导支持下,几年间家中饲养骆驼已达200峰,其中,奶驼就有100峰,可直接生产销售新鲜驼奶,一年下来,仅骆驼产业就能带来近20万元的纯收入。

  近年来,马鬃山镇立足当地丰富的骆驼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河西万峰骆驼基地”的发展目标,坚持在发展骆驼产业上做“大文章”。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牧户”的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让牧民富在产业链上。

  马鬃山镇饮马峡村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率先成立了骆驼养殖牧民专业合作社。

  饮马峡村村委会副主任伍星是村里的养驼“能手”,在他的动员下,村上牧民纷纷入股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发展骆驼400多峰,盈利120万元,社员每年分红3.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万余元。

  饮马峡村的成功经验为本地骆驼产业的发展树起了样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牧民户”发展模式,调动了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形成“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可喜局面。

  在戈壁骆驼产业公司生产场区,记者看到,挤奶、存奶、发酵奶、保鲜、杀菌等一系列驼奶加工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采用‘公司+合作社+牧户’经营方式,在发展骆驼产业的同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不仅租赁牧民的骆驼,还招聘牧民到骆驼产业基地务工,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加了牧民收入。”戈壁骆驼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云锁介绍说,目前企业可年产鲜驼奶150吨,近期还将新建酸奶厂,新增风干肉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马鬃山镇镇长王伟健说,全镇将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在各村集中建设骆驼养殖棚圈,对驼奶进行深加工,打造独具特色的骆驼产业。同时,还将着力促进骆驼非物质文化与戈壁边塞文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骆驼文化旅游品牌,擦亮黑戈壁上的“驼名片”。

  雄关古道展新姿,驼铃响彻黑戈壁。得益于骆驼产业发展,当地牧民告别了游牧生活,安家定居搞起了产业,牧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兴业富边开新局

  车辆从玉门桥湾转入215国道后一路向北行驶,国道两旁巨大风机矗立于一望无际的黑戈壁上,在风中运转。蓝天白云下,数百台矗立的风机,犹如一片白色森林,蔚为壮观。

  “马鬃山片区风电资源禀赋优越,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设一期200兆瓦风电项目已于2020年12月25日并网发电,二期建设200兆瓦去年7月9日开工建设,日前也已顺利并网发电。”中国绿发鲁能新能源甘肃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战鹏介绍说,两期风电项目都已列入酒泉至湖南直流工程配套外送,将有效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局面。

  这400兆瓦项目风电场的迅速建成投运,是马鬃山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0年7月27日,肃北马鬃山经济开发区揭牌成立,标志着马鬃山迈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为加快项目快速落地、产业良性发展,肃北马鬃山经开区立足实际,在政务审批上大胆创新,实行“县区同权同责”,实现“线上线下”互融互补,就地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2021年12月15日,肃北马鬃山经开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并顺利办理首张营业执照,实现了“办事不出马鬃山”的目标。

  黑戈壁雄浑浩瀚,起起伏伏,绵延不绝。看似不毛之地,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肃北县马鬃山镇已发现和探明的有铁、煤、金、铜、镍、花岗岩等各色各类矿产67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156处。

  走进肃北德泰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矿车间,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经过破碎、球磨、磁选、脱水等加工环节,铁精粉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自去年9月15日投产以来,企业每天开采处理铁矿石6000余吨,截至去年底已生产铁精粉9.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82万元,产销两旺。”肃北德泰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淡永富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说,经过探测,狼娃山铁矿资源总储量达1.5亿万吨,是优质大型铁矿。接下来,企业将在充分运用全无轨开采技术和智慧矿山设备,加大开采力度的同时,开始投资建设年生产铁精粉150万吨的新选矿厂。

  “开发区正以‘一核七园多点式’空间布局、南北两山联动发展为总体思路,推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健全基础设施,盘活存量、整合矿权,扩张增量、培育新矿权,打造马鬃山新能源基地’四个方面建设。”肃北马鬃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玉才介绍说,计划到2025年,开发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效益稳步提升,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民族团结乐融融

  如果说“梦柯冰川”“党河湿地”这些让肃北县引以为傲的名片,大多源于自然的馈赠,那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这些荣誉,则是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肃北各族儿女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成果。

  “党的政策真的好,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共产党,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蒙古族老人那木德力由衷地说。

  那木德力是肃北县党城湾镇红柳村原党支部书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他从事牧业村工作33年,谈起肃北的变化,谈起牧民生活的变迁,如数家珍:牧民有了定居房、家家都有越野车、草原奖补政策给牧民带来实惠……

  作为我省唯一的蒙古族少数民族自治县,肃北县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把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固本培基的工作来抓,201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在肃北县非遗展示馆,挂满了做工精美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雪山蒙古族服饰。

  今年62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是这里的“领头人”。近年来,她多次举办蒙古族服饰制作培训班并外出授课,受到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服饰是没有文字的历史文献,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展示。借助服饰让大家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是我最快乐的事。”娜仁其其格说,她会努力把蒙古族服饰制作的手艺延续、传承下去。

  肃北县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民族团结”铸魂行动,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努力增强各族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世纪70年代,父亲为生产队赶骆驼车,从牧场拉羊粪积肥,认识了许多蒙古族朋友。”在肃北中学老师耿志芯的生活中,有很多蒙古族亲人:蔡红爷爷、丹巴姨父、乌吉鲁姨妈……

  像这样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相亲相依的民族亲情故事,在肃北有很多。从肃北牧民诺尔布藏木等人冒死帮助红西路军战士,到2012年军警民共抗特大洪灾,再到后来各族群众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铸就了不同历史时期肃北各族人民融合、奋进、幸福、团结的奋斗历程,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

  【记者手记】黑戈壁不再沉寂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黑戈壁,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自然条件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我省唯一的边防重镇——马鬃山镇就位于黑戈壁腹地。

  雄关古道,驼铃悠悠。近年来,马鬃山镇立足当地丰富的骆驼资源优势,坚持在发展骆驼产业上做“大文章”,不仅走出一条促进牧民增收、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还着力打造骆驼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擦亮黑戈壁上的“驼名片”。

  与此同时,立足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黑戈壁上不仅“生长”出一片片壮观的“白色森林”,还涌动着“蓝色波涛”;立足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家家矿产开发企业相继落户,机器轰鸣、人员往来、车辆穿梭,黑戈壁有了“大动作”。

  肃北马鬃山经济开发区成立、成功入选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马鬃山镇积极抢抓新机遇,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昔日人迹罕至的黑戈壁,已不再沉寂,正在焕发活力,精彩绽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