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酒泉市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纪实

 2022/04/11/ 02: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陈思侠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酒泉市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纪实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陈思侠

  3月31日上午,位于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酒泉硅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试运行,总投资15亿元的酒泉硅碳产业园二期项目也成功签约,标志着酒泉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推进再一次取得丰硕成果。据了解,酒泉硅碳产业园项目是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是涉及新能源、矿产开发利用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跨界融合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优化酒泉经开区产业结构、引领带动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酒泉硅碳产业园一期项目从项目开工到建成试运行仅用时半年多,创造了酒泉市项目建设的酒泉速度。这也是近年来在“双碳”战略下,酒泉市绿色产业项目建设打响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工人们在安装生产设备。

  “双碳”唤醒新能源“春天”

  多年来,酒泉市紧盯国家产业导向,提前谋划储备项目,领导和推进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市上下新能源产业大干快上、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要求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酒泉市已纳入“十四五”巴丹吉林沙漠和“十五五”库木塔格沙漠基地规划范围,并进一步明确在酒泉市配套建设调峰煤电和外送通道工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推动实现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为酒泉市更好发挥清洁能源富集优势、积极争取中东部产业落地、打造“绿电产业园”、建设零碳城市、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保障;中东部地区电力煤炭供应紧张,能耗控制日趋严格,迫切需要西部地区的清洁电力供应,为酒泉市新的电力外送大通道建设创造了机遇;中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为酒泉市招商引资、引进电力就地消纳产业、打造“绿电产业园”、推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了条件。

  酒泉风能、光能资源富集。全市风光资源理论可开发面积9.7万平方公里,风能理论储量可开发2.03亿千瓦,太阳能理论储量22.65亿千瓦,合计24.68亿千瓦。除去各类限制开发区域,全市可开发面积4万平方公里,风能可开量95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10.6亿千瓦,合计11.55亿千瓦。2021年以来,酒泉市抢抓“双碳”重大历史机遇,新能源再启大规模开发,全市并网新能源项目411万千瓦,达到新能源基地建设至今十二年的近40%,建成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光电装机累计达到1662万千瓦。同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江运达、广东明阳等23家行业知名企业落户酒泉经开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68.3亿元,增长26.9%,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酒泉市坚持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通过外送通道建设、调峰储能能力建设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就地消纳等多种形式,今年努力实现新增600万—700万千瓦装机,确保未来五年新增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围绕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6条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力争今年新能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80亿元,未来五年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同时,酒泉市积极研究制定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指导意见、新能源领域科技研发支持意见等措施办法,加大新能源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绿电园区建设,加强对全市新能源企业调度考核,倒逼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力促新能源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使酒泉新能源产业在全省工业发展中形成重要支撑。

  酒泉市抢抓省上支持酒泉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的机遇,加快风光电大规模开发。按照计划,今年将建成酒湖工程配套二期存量和新增的19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及“十四五”首批210万千瓦风光电、30.6万千瓦风光互补等项目,加快推进51万千瓦“光热+”、酒钢新能源自备电厂120万千瓦风光及金塔就地消纳130万千瓦光伏等戈壁荒漠风光电项目,力争年内并网700万千瓦以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