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图振兴——平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2022/05/07/ 04: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田丽媛 通讯员李芳芳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图振兴

——平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灵台县百里镇杨新庄村俯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平凉,地处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市200多万干部群众,在平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实现了全市7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7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稳定脱贫的目标。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平凉不负使命,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平凉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紧盯市委“3659”总体发展思路和“五个平凉”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紧盯底线任务 强化返贫监测

  看着毛色红亮的7头平凉红牛,灵台县邵寨镇东庄村村民李登科满心欢喜。对他来说,尽管一年四季围着牛转,但正是靠辛勤养牛,才摘掉了穷帽子。

  然而,仅仅脱贫还不够。去年,李登科花10万元买了7头基础母牛,政府补贴了3万元,有5头牛即将产犊,牛犊产下后,每头还有1000元的见犊补母补助。

  “按照行情,一头3月龄的小牛犊至少能卖到六七千元,如果想扩大养殖规模,政府还有贴息贷款哩!”说起当下的政策,李登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脱贫不脱政策,坚决不让任何一户返贫。去年以来,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奖补资金,一个个发展机遇,为平凉群众持续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全面振兴的底气和支撑。

  “去年独活产量不错,今年合作社又种了100多亩药材,我自己也育了8亩独活苗,还引进了黄芪、白芷等新品种。”在华亭市河西镇,越来越多像马彩娟这样的种植大户,借助当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带领身边群众靠种植药材,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面对“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凉市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干部,将巩固衔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三个总体稳定”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施策、按需帮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区域性返贫的底线。

  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草洼社村民张立贵和老伴都身患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被村里纳入脱贫不稳定户,靠政策兜底,他享受了一类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村集体分红和惠农补贴,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多元。“生活不成问题。”每当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队员入户走访时,他总是和老伴不停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

  “这些鸡都是我的宝贝,鸡蛋拿到市场上很快就卖完了,非常受欢迎。”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村村民赵贵生,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村干部便动员他在家里发展“五小产业”。

  去年,他把自家闲置的房屋腾出来当鸡舍,买了70只鸡苗,在政府专项资金补助支持下,发展起了养殖产业,越干越有劲头。

  紧盯监测、帮扶、退出等关键环节,平凉市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六必访”“六必查”要求,紧扣6500元收入监测标准,部署乡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对所有农户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大排查”,全面落实监测户“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做到了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数据显示,全市18.83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劳务输转、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增收,50.2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7%,76%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平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良好开局。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