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论语】
建设法治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崔银辉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在乡村治理战略中,法治起着根本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法治良序逐渐形成。但是,乡村熟人社会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仍在农村有一定影响。个别乡村依然存在法治意识薄弱、法律人才欠缺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治理目标,必须持续推动乡村普法守法,进一步打造乡村法治人才队伍,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群众知法懂法,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利用好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场所,持续化、常态化进行农村法治宣传,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例如,渭源县近年创作的现实题材普法秦腔剧《三喜临门》,不仅反映了高价彩礼存在的现实,也提供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这种用文化涵养法治的方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效助推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在乡村生根发芽。
打造乡村法治人才队伍,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关键。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亟须“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的人才。各地要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经常在田间地头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有效引导群众尊法学法用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乡村干部也要自觉向“法律明白人”靠拢,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乡村法治氛围。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保障。人民法庭是法院系统的“神经末梢”,身处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战线”。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合理设置巡回办案点和诉讼服务点,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边远农牧区群众提供了极大方便,比如甘南草原的“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各地要持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当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治理的“稳定器”,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建设法治乡村,筑牢法治之基,让农民安居乐业,使农村长治久安,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13日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政法工作综述
- 2022年04月14日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省民委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二〇二一—二〇二五年)》解读
- 2022年05月08日甘肃省全面开展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宣传工作
- 2022年04月27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谱写法治武威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