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党代会聚焦】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

 2022/05/31/ 09: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党代会聚焦】

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我省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

  省党代会上,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代表们信心满满。

  久久为功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地处祖国内陆,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承担着全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补给、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切实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这充分彰显了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地位,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说。

  在马全林看来,要更加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开展生态保护和国土绿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武威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我省首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告诉记者。

  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还需久久为功。郭万刚说:“我们将按照省党代会部署要求,坚守治沙造林、保护生态的初心,再接再厉,建设美丽家园。”

  义不容辞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经甘肃长达913公里,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甘肃义不容辞的责任。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是洮河以及重要支流关川河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近年来,定西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水土保持、节约用水、防洪治理“三大组合拳”,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完成造林封育193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26平方公里。

  “报告切中甘肃发展脉搏,释放出一系列政策利好,为定西追赶发展、追赶进位带来重大机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定西市委书记戴超说。

  戴超表示,定西市将毫不动摇坚持“治理也是发展”的理念抓生态,紧紧围绕建设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持续聚焦齐心协力抓保护、系统推进抓治理、坚持不懈抓绿化、落实责任抓整改“四个重点环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深入推进“绿满陇中”行动,加快实施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等项目,用实打实的成效支撑定西绿水常在、基业长青。

  科学发展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74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过剩产能1400万吨,全省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报告明确,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新发展阶段,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共识。长庆油田作为我国油气生产的‘压舱石’,必须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绿色新答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何江川表示。

  作为国内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持续优化清洁能源产业链结构,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2021年贡献天然气465亿立方米,占长庆生产油气当量60%以上。其中,在庆阳建成5.7亿立方米生产能力,为造福老区提供绿色动能。

  何江川说,长庆油田将按照“节能降耗、清洁替代、战略储备”总体部署,加快前瞻性技术研究,筹划光伏、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布局,打造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