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奋力推进甘肃高质量发展】
构筑高水平安全体系
冯之东
着力树牢国家安全的宗旨,有效维护人民安全;着力巩固国家安全的根本,有效维护政治安全;着力强化国家安全的基础,有效维护经济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高水平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省上下务必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安全环境。唯有使安全意识成为全民共识,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将安全理念贯穿发展全程,风险隐患才能得以防范化解,人民群众才能得以安心放心,社会大局才能得以安定和谐,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着力树牢国家安全的宗旨,有效维护人民安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源泉。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又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要积极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始终把人民安全作为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竭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存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要充分利用综治中心等机构和组织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功能特征,建设集信访调处、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着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安全诉求。
着力巩固国家安全的根本,有效维护政治安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忧患意识,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找准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提升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要紧扣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这个核心,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聚焦防范应对“颜色革命”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反间谍斗争,坚决消除一切影响政治安全的隐患,有效防止各类矛盾交织传导、各类风险叠加共振,坚决守住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助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有害信息传播,着力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着力强化国家安全的基础,有效维护经济安全,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平不肆险,安不忘危”。当前我省经济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大局可控,但也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容低估,经济安全需求和经济安全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安全体系,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立足长效、依法治理,系统建设、过程管控,统筹推动、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逐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单位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安全发展多元治理格局。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止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向社会政治领域传导扩散,从根本上避免风险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二次伤害”,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顺利推进。要聚焦疫情防控、交通运输、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健全排查预警、防范化解、依法处置、查究问责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
(作者为甘肃省委政法委法治处二级调研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