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2022/06/17/ 08:3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许尔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重构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许尔忠

  我省承担国家职能、发挥功能优势、发挥地方特色必须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思路,是我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结合做出的整体统筹,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

  首先,我省承担国家职能必须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两横三纵”区域发展战略,要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并且明确了兰州—西宁城市群是19个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省上提出“一核三带”,其中的“一核”就是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只有构建好“一核”,才能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强省会作为重点龙头,着眼省市联动,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兰州市的功能定位,增强兰州市和兰州新区的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能级,带动周边定西、临夏和白银等市州发展,形成相互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借助G30陇海线、兰新线等通道便利,将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通道便利变为通道经济。强化省会兰州和兰州新区的产业、人口、资源等集聚规模效应,打造以兰州为主的核心圈,以天水、酒嘉为中心的次生圈,带动“左邻右舍”组团发展的辐射圈,放大省会城市要素集聚、经济外溢、文化传播、治理示范力和政治影响效应,形成区域协调的多圈发展新格局,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规模集约发展。推进石油化工产业延链补链,推进有色冶金产业高端延伸,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升级,推进煤炭建材产业精细精深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集群特色发展。壮大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和生物制药基地。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平原地带省会城市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其次,我省发挥功能优势必须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发挥生态屏障功能优势,建设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祁连山地区为重点,抓好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段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防沙治沙等工程。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完善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工程体系,健全水沙调控机制,保障黄河径流稳定与河流健康,构筑黄河安澜的稳固防线。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构建以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尕海、黑河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项目。

  发挥能源基地优势,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和陇东南经济带。在河西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谋划布局新型能源、调峰电源、电能存储等项目,扩大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规模,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规划设立一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聚集区,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在陇东建设综合能源基地,配套建设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和特色高端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促进传统能源布局、结构和效益优化,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再次,我省发挥地方特色必须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强化兰州积聚功能,把兰州建设成要素聚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消费和物流输转中心,壮大白银、定西、临夏支撑能力,做大做强兰州经济圈,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和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以酒嘉双城经济圈为中心,以综合运输通道为依托,以产业分工协作为纽带,构建以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发展主轴的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协同推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共同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共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天水都市圈建设,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分工协作,提升陆海双向开放水平。

  (作者为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