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药材生“金银” 串起“致富链”
平凉日报记者 胥蕾 李鲲 郭丽
几场雨过后,崆峒区上杨乡早庄村中药材基地里,今年新栽种的七月菊陆续迎来花期。
“这些七月菊现在是村里的‘致富花’,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增收的新途径。”上杨乡村民张健已提前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崆峒区按照整合资源、提质增效、示范引领的思路,在上杨乡早庄村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七月菊、金丝皇菊和贡菊140余亩,到10月份采摘季每亩可产药用菊花300斤,每亩收益5000余元。
“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链,现已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7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4000余元,村年收益1.5万元,初步形成了集示范、辐射、带动和生产、加工、经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上杨乡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逢伯说。
相比过去传统种植模式,种植菊花不仅能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其经济价值更为群众带来了新的致富希望。崆峒区花所镇今年试点种植的甜叶菊长势喜人。据了解,甜叶菊以“甜”著称,作为药物和膳食已广泛应用,从中提取的甜叶菊素被誉为“新型糖源”“植物糖王”和最佳天然甜味剂,具有降高血压、血糖,改善腹泻等临床疗效。
“在保障粮食耕地安全的条件下,花所镇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430亩,建成4个甜叶菊试点种植作业区,采取‘产业联盟+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和订单收购,基地带领农户,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扩大种植规模,亩产达到800斤以上,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7元,每亩收益达1.3万元以上。”花所镇信河村党支部书记朱辉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崆峒区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药材品质优良等有利条件,科学规划布局全区中药材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00亩,涉及12个乡镇,种植柴胡、蒲公英、板蓝根、黄芪、党参、独活、大黄、苍术等20多种中药材2064.7亩,种植药食同源花椒、山毛桃2000亩,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7月19日平凉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力争到2025年培育38家“专精特新”企业
- 2022年07月19日平凉红牛产业链“畜”势勃发牛劲十足
- 2022年07月15日上半年平凉铁路货运平稳增长
- 2022年07月15日静宁:特色蔬菜产业“链”出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