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大河奔腾看甘肃】建设生态廊道 打造黄河福道

 2022/09/16/ 08:20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谭安丽

建设生态廊道 打造黄河福道

站在湿地公园远眺黄河楼

黄河穿城而过

  开篇语

  黄河从远古奔来,聚青藏高原磅礴之力,携黄土高原壮阔之势,奔腾向前,蜿蜒在甘肃修长的版图上。黄河5400多公里,约六分之一在甘肃,流经甘南、临夏、兰州和白银,浩浩荡荡奔涌913公里,大夏河、洮河、渭河等注入,沿途留下一幅幅美景画卷,也留下开启华夏文明的璀璨文化。9月16日起,本报开设“大河奔腾看甘肃”专栏专题,以域内黄河、大通河流域为经纬,串联起我市发展亮点、水利设施、风景名胜、文化遗产、感人故事,融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发展等时代元素,从历史纵深、地理人文、发展变迁、民生改善等角度,集中呈现我市黄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保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偌大中国,唯独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历史上的黄河善淤、善决、善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形象地说明了它是一条既可以兴利又可以为害的河流。今天的黄河,早已不是洪水滔滔、泥沙漫漫,经过历年的建设治理和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水土流失现象大为改善。2019年以来,兰州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做好黄河文章,致力于建设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廊道,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造福的“黄河福道”,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 除沙

  保护黄河流域水土,构建沿黄生态走廊安全屏障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据了解,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5千克,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多年来,针对这一现状,兰州市林业局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合理安排造林、种草、植绿等各项生态措施,着力推进流域大规模国土绿化,不断增加区域植被覆盖率,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87.39万亩,森林覆盖率15.5%,森林蓄积量439.3万立方米。目前已重点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116.27万亩;建成森林公园9个,面积25.4万亩。

  “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落实《全市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重点工程造林、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重点依托“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管护,累计完成营造林51.97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9767万亩,封山育林13.7万亩,退化林分修复0.3万亩,粗略统计,年度支持黄河兰州段减少泥沙输入量260万吨。

  2 增绿

  精心管护森林生态“大氧吧”,打造最美滨河景观长廊

  兰州市是“两山夹一河”的地形,使南北两山生态建设在推进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以筑牢生态屏障为基础,充分挖掘南北两山区域空间特色,精心管护森林生态“大氧吧”,加大景观提升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加速基础设施优化完善,生态建设持续提档升级,绿色发展底色愈加鲜明。

  与此同时,我市着力打造最美滨河景观长廊,对沿河10个主题公园、核心区20公里公共绿地进行了改造提升,河滩裸露区域实现绿化全覆盖。目前,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共有公园绿地392.2万平方米,近两年提升改造总面积90万平方米,并打造了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色花海等特色景观,全面展现了黄河之滨的独特魅力。

  3 净水

  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实现一河净水送下游

  随着近年来我市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兰州蓝”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在巩固“兰州蓝”的同时,兰州市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严控工业污染排放、沿河截污、河道湿地修复、治理过度开发等行动相继展开。如今,在黄河大桥南岸,一块块整齐的网格生态预制块新近安装完成,网格里的植物自由生长、绿意盎然,坚固美化了河道堤防,又能净化黄河水体。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完成了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水十条”工作任务,“十三五”重点水污染防治任务圆满收官。全市“水十条”考核结果连续保持优秀,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干支流国考断面以及省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辖区省考、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什川桥断面、湟水断面水质分别较国家确定的三类、四类水质考核目标要求,提升至二类、三类,兰州段整体水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从水质来看,黄河兰州段国家和省控10个断面的水质优良率达到了100%,县级以上饮用水的水源地达到了100%,出境断面的水质多年保持了二类水质,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

  4 促旅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全力打造兰州旅游新高地

  兰州因河而美,因河而盛。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是全国最长的城市滨河景观带之一,被誉为兰州的“外滩”。近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充分发挥核心景区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完成了白塔山3A级景区创建和4A级景区申报工作,为创建5A级景区奠定基础。加快推进白塔山综合提升改造、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黄河楼运营开发等一批体量大、功能全、业态新的文旅项目,使之成为兰州旅游新地标、新亮点。

  为填补景区休闲购物场所较少、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大景区在沿线设置休憩服务网点、街景店车、自动售货机等90余处,建成文旅驿站10座,对沿线休闲茶摊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运营,全方位提升了景区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讲好黄河故事,大景区培育碑林、水车园等一批教育研学基地,推动碑林与在兰各大高校的书法文化交流,挂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艺术实践基地”。成功举办“黄河之滨音乐节”、“乐动金城、声醉兰州”黄河之滨音乐展演、兰州碑林馆藏书法拓片展、兰州市首届旅游景点讲解员技能大赛、“黄河之滨也很美”摄影作品展黄河楼灯光秀等文化活动等文体活动1800多场,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文化艺术盛宴,聚集了景区人气。2021年,兰州荣获“全国年度最佳推广旅游胜地”“最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海外文旅影响力最高的十大城市”,黄河楼景区荣获“年度最具文化影响力”奖项,兰州老街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黄河风情线核心段所在的城关区被评为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5 休闲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慢生活休闲廊道

  黄河是兰州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当地百姓的幸福河。近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按照“亲近自然、简约适用”的原则,新建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5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12公里,配套建设景观小游园10处,绿化美化10万平方米,打造了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给市民游客提供了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

  不仅如此,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充分利用滨河空间,因地制宜建成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空竹园等全民健身场所72处,增设自助书吧、环保公厕、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衣帽架等便民设施3000多套,并策划推出“健步走”“荧光跑”等全民健身活动,初步建成了沿河运动休闲带。

  6 共生

  全力做好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好不好,鸟儿是晴雨表。”随着黄河沿岸湿地生态日益改善,黄河沿岸已成为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目前,冬季有大天鹅、普通燕鸥、渔鸥、棕头鸥、大白鹭、苍鹭、白尾海雕、鸬鹚等多种候鸟在黄河沿岸栖息越冬;春季则有如蓑羽鹤、灰鹤、黑鹳等候鸟迁徙经过并停歇补充能量。另外,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等50多种湿地鸟类栖居于兰州各大湿地。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兰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力做好湿地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今年,17只美丽的大天鹅、2只黑鹳相继来到连城自然保护区作客,给深邃幽静的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灵气。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强化湿地保护,经过多年的积累建设,大通河流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水鸟,黑鹳、大天鹅、大白鹭、普通鸬鹚、普通秋沙鸭、赤麻鸭、绿头鸭等在此栖息停歇,成为保护区大通河流域一道靓丽的风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