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我们这十年 金融支持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2/09/22/ 10:43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我们这十年 金融支持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谢汉阳,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处长李艳华,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刘刚,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常晔,共同介绍十年来金融支持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引领甘肃金融业着眼于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着力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供给效率,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能力,切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谢汉阳先生,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处长李艳华女士,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刘刚先生,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常晔先生,为我们共同介绍十年来金融支持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谢汉阳先生介绍十年来金融支持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谢汉阳

  谢汉阳: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引领甘肃金融业扩大信贷投放,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信贷总量平稳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天职和使命,主动作为、靠前发力。一是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全省金融业逐渐形成以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期货、基金、信托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分工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全省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38家,证券期货业机构118家,保险公司33家。十年间,全省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其中,股份制银行5家、村镇银行15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金融业总资产从2012年末的1.41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末的3.49万亿元,增长1.5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6%提高至2021年的8.9%,金融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十年间,甘肃存贷款规模稳步跨上两万亿元台阶。2022年8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6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2.4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3%;各项贷款余额2.51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5倍,十年间年均增长14.3%。三是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持续增强。我们充分发挥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满足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十年来,累计办理再贴现、发放再贷款资金超过4300亿元,在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带动下,2022年8月末,全省地方法人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28.3亿元,是2012年末的4.3倍,十年间年均增长17%,高于全省贷款增速2.7个百分点。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全省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围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督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努力稳住信贷“基本盘”。2022年8月末,全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8253.5亿元,是2012年末的3.9倍,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9%。二是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关于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2022年8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2012年末的4.5倍,占企业贷款的比重为31.7%。三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将支持脱贫攻坚与地方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在全国率先落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643亿元,惠及1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应贷尽贷”。四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始终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农村特色产业、农业基础设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2022年8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448.9亿元,是2012年末的2.8倍,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9.7%。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以兰州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紧抓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创新开发绿色信贷产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和低碳领域融资需求。2022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922.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1.7%,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

  三、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在资产端,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将LPR作为新发放贷款定价基准,有效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不断提升银行内外部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推动法人机构建立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提升法人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在负债端,一方面指导建立省、市(州)两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提升自律机制履职效力。另一方面严格存款利率管理,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稳中有降,并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2021年,全省各项贷款、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58%、5.03%和5.67%,较2012年分别下降2.46、2.73和3.66个百分点,降幅分别为30.6%、35.2%和39.2%。

  四、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市场化融资便利度有效改善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大力开展债务融资工具政策培训和宣传推介,积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各类新型融资工具在甘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市场化融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我们牵头制定《扩大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成功推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我行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甘肃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三方信息沟通长效机制,为全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提供便利。截至2021年末,全省共有41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3659.9亿元。其中,2012-2021年发行债券3080.9亿元,绿色金融债、疫情防控债、永续债、乡村振兴债、革命老区债均实现零的突破。

  五、金融服务日益强化,惠企便民程度明显提升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支付、征信、国库等金融服务体系,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十年来,我们的支付清算系统资金清算交易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全省支付清算系统共处理业务8897.3万笔,金额40.98万亿元,业务规模十年间增长3.3倍。全面提升银行账户管理和服务水平,2021年末,全省个人银行账户1.8亿户,是2012年末的2.4倍,人均拥有账户7.1户;十年间,全省人均持卡量从1.95张增长到5.36张、卡均消费金额增长2.1倍,万人拥有ATM、POS机数量分别增长2.3倍和8.4倍。大力促进电子商业票据快速发展,我省商业汇票电子替代率达到99.9%。支付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支付机构从10年前的4家发展到32家。

  不断强化征信有效供给。十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总体要求,不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末,全省共有84家机构接入征信系统,较2012年末增长3.9倍,系统累计收录2211.3万自然人和62.4万户企事业单位信息,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50.3%和6倍。2022年8月末,全省共布放自助查询机196台,建成柜台查询网点77个,同时大力推广互联网、网银和手机银行等线上查询方式,方便群众查询征信信息。2021年,全省共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26.62万笔,较2012年增长17倍。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22年8月末,全省累计评定信用乡镇474个、信用村6945个、信用农户418.5万户,全省金融机构对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累计发放贷款4765.94亿元。

  高效履行经理国库职责。2012-2021年,全省国库共办理各级预算收入1.45万亿元,年均增长6.3%;办理预算支出3.34万亿元,年均增长9%;组织发行储蓄国债157期、金额130.1亿元。积极推广“互联网+国库服务”模式,先后实现非税收入直缴入库、财政支出无纸化、退库业务电子化、跨省异地企业电子缴税等,以“信息跑路”有效代替“纳税人跑腿”。简化小微企业退库环节,优化出口退税办理流程,将工会经费、异地交通违法罚款、社保基金等众多政府性资金纳入国库管理,有序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缴入库、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税降费相关工作,确保利民惠企政策红利落到实处。十年来,通过国库“点对点”将150多项惠民补助资金200多亿元直拨至受益主体。

  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涉外经济稳步发展

  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围绕省委、省政府融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和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助力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完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金融服务设施。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支持企业集团统筹调度使用海内外资金,每年为企业节约购汇成本3000余万元人民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6家省内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实现免审办理。全面优化外汇业务流程,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时间由3天缩短至1小时。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1937亿元,交易地域辐射9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涉外企业1060户。

  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继续坚持以政治性为引领,以人民性为立场,以专业性为保障,紧密结合甘肃实际,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感谢谢行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甘肃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在牵头推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5年过渡期内,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常晔

  常晔:

  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人民银行兰州中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甘肃实际,探索形成了“政策协同、政银企联动、融资支持与环境营造并重”的可持续、造血式大金融扶贫格局,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一是央行资金引导扶贫信贷规模扩大。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牵引带动作用,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扶贫再贷款+基地+贫困户”“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扶贫再贷款+”模式,构建金融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央行低成本资金精准直达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2016-2020年,累计投放扶贫再贷款461.6亿元,撬动全省银行机构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746.9亿元。二是扶贫信贷产品因地制宜创新丰富。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创新推出陇原农担贷、特色产业贷、兴陇合作贷等多款信贷产品,率先开办中药材产值、茶叶低温指数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形成了银保担合力、企社户联动的金融扶贫产品体系和服务格局。三是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三信”评定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累计评定信用农户超400万户,金融机构累计为近80万户信用档案农户发放贷款近2200亿元,实现了贫困地区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人民银行兰州中支又联合多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发展等多项具体措施。5年过渡期内,将保持主要金融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并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的倾斜支持。重点体现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5年过渡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扶贫再贷款按规定进行展期,确保支持力度不减。同时,继续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降低涉农经营主体融资成本。2021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支农、支小再贷款289.2亿元,8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42.95亿元,同比增加88.54亿元。二是聚力乡村产业振兴。围绕“强县域”战略实施,引导金融机构立足五大县域发展类型,聚焦产业园区和农村富民产业发展,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创新推出“陇原惠岗贷”“富民产业贷”“农担产融贷”等多款信贷产品,创新发展首贷、信用贷,推广“主动授信 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8月末,全省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3050.33亿元,同比增长9.28%,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三是聚力重点帮扶县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指导重点帮扶县所在市州人民银行制定相应政策,探索创新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推动完善农村金融配套措施,有效满足重点帮扶县合理资金需求。8月末,全省39个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5936.4亿元,较年初增加393亿元。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十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在支付结算领域,做了哪些支持民生改善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处长李艳华

  李艳华:

  近十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恪守“支付为民”初心,聚焦人民群众新期盼,求创新、优服务、拓场景、惠民生,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深化支付环境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产品,大力提升支付服务民生的可得性、便利度和满足感。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多措并举丰富支付服务供给,确保“都能用”

  着眼支付市场主体需求,强化技术创新,支付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架起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支付网络“高速公路”,实现小额支付秒到账,跨行资金“零在途”,支付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十年间,全省社会资金交易规模年均增长17.6%,2021年达同期GDP的46倍,有力保障地方社会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全面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新兴电子支付工具在甘肃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交易规模增长37倍,网上支付增长8倍,条码支付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支付服务场景建设和产品不断丰富,城乡居民日常支付体验不断刷新。

  二、多管齐下扩大支付普惠发展,确保“都好用”

  着力提升支付包容性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年来,支付产业蓬勃发展,支付产品实现由信息化、电子化向网络化、数字化的转变。移动支付在交通、餐饮、零售等民生领域大规模普及,使用率达79%。深耕农村金融普惠服务,精准设立2.53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造“支付+电商+政务+便民”四位一体的服务品牌,形成甘肃支付产业城乡一体、区域联动新格局。不断改进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支付便利化服务,推进“支付鸿沟”弥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全面落实支付减费让利政策,减免支付手续费11.72亿元,惠及89万户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

  三、多点发力强化支付市场治理,确保“都敢用”

  致力支付业务风险防控,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互联网黑灰产业资金链条,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深化账户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企业账户开户许可,推行账户分级分类管理,支持营商环境改善。统筹整治支付市场违规行为,推动市场主体回归支付本源,坚持“严监管”常态化,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创新监管协同推进。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额缴存,“断直连”有序完成。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支付数据治理,维护公众支付信心,加大监管科技应用,持续提升支付行业治理水平。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据了解,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推动建设了“陇信通”平台,我想请问,“陇信通”平台在支持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刘刚

  刘刚:

  “陇信通”平台是按照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全国+地方”双层发展的建设思路,在省政府主导、人行兰州中支推动下,由甘肃征信公司建设运维的集“信息采集、征信查询、信用评价、融资对接、政策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融资服务平台。自2020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因数据来源广泛、更新及时,产品服务专业、贴近市场需求等特点,受到了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广泛欢迎。截至9月20日,有7800多家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申请贷款2100亿元,3700多家企业成功融资410亿元,其中首贷企业1093家,金额134亿元。该平台已日益成为我省畅通银企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深入推动“陇信通”平台建设和使用。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扩大平台覆盖面。我们将协同省市场监管、工信、农业农村和发改等部门,通过相关政务网站、服务平台和服务大厅等,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推介“陇信通”平台,进一步提升平台知晓度,提高企业入驻率。同时,我们将指导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宣传推广“陇信通”平台,引导平台服务不断向市州和县域延伸,辐射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数据归集共享水平,夯实信用支撑融资工作基础。我们将按照2021年国办52号文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本地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推动“陇信通”平台尽快完成对社保、公积金和不动产等信息的归集,实现相关公共信息应采尽采、应归尽归。同时,加强“陇信通”平台与其他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数据采集广度和深度,更好满足数据使用需求,更加全面精准地为中小微企业画像,更加有力地支撑企业融资发展。

  三是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我们将指导甘肃征信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化、市场化征信机构的优势,在提供基础信用报告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政府行政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设计适应服务对象和市场需求特点的特色化征信产品,不断加大增值信用产品、风险预警提示等个性化征信服务的供给。同时,增加和完善相关统计功能,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力争将“陇信通”平台打造成我省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持,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对我省金融领域实践创新的宣传报道,有效提供舆论支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谢谢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