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领航中国·甘肃篇】张掖:层林尽染祁连山

 2022/10/10/ 08: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侯洪建

张掖:层林尽染祁连山

血雉。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文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黑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祁连山脉横亘在甘肃和青海之间,古时被匈奴称为“天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李白笔下的祁连山尽显雄浑和壮美。山谷中流出的黑河水滋养着张掖大地的村庄和城市。山丹马场苍茫辽阔的草原上,骏马奔腾,羊群撒欢儿。

  这是如今生机盎然的祁连山的缩影。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全市之力整治修复生态环境,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重大项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祁连山生机盎然

祁连山下呦呦鹿鸣。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郎文瑞

  深秋时节,祁连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平羌口资源管护站就在山脚不远处。一大早,站长李俊德收拾停当,准备进山巡护。“以前山坡上放牧的人多,牧草都被牛羊啃光了。近几年保护区封山禁牧,野生植物得到恢复,野生动物也多了,3月份我还看到白唇鹿跑到山下树林里觅食呢。”李俊德在站上工作10年,他亲眼见证了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越变越好。

  中科院一份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及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显示,祁连山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上,一群野生白唇鹿觅食嬉戏。

  在河谷地带,几十头藏野驴迈着轻盈的步伐奔跑。

  在远处蔚蓝色的湖泊和雪白的山峰映衬下,一只雪豹正沿着陡峭的山体向上攀爬。

  ……

  “这些珍贵的照片和视频都是我们通过野外视频监控系统拍下的,当野生动物从设备面前走过时,就会被感应并‘逮’个正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信息管理科副科长袁斌介绍,通过这些设备随时观察保护区内动物生长和活动情况,从而减少人员进入保护区的次数,降低对动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张掖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禁牧和移民搬迁等生态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存压力明显减小,种群呈快速恢复的趋势。

  北京林业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祁连山保护区22个保护站中,雪豹数量在350只到500只之间。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繁被发现,藏野驴、白唇鹿、马麝、马鹿、岩羊、狍等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蓝马鸡、血雉、淡腹雪鸡、斑尾榛鸡、雉鹑等珍禽种群数量也在快速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果显著。

  从祁连山的崇山峻岭中汩汩流出的黑河水给张掖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绿洲,给予了这片身居内陆、干旱少雨的土地活力,也阻隔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南侵。

  有水成绿洲,无水是沙漠。只有保护好珍贵的水资源,人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秋日的临泽,溪流纵横,植被茂密,野鸭忙着捕食藏匿在浅草滩里的昆虫,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黑河在临泽县境内流淌56公里,以黑河为主的河流渠系是临泽绿洲赖以生存的基础。

  “以前人们往河里乱排污水、倾倒垃圾,污染了河水。通过这两年治理,村里的河道更干净了,水更清了,天鹅、白鹭、赤麻鸭经常在这边栖息、觅食。”芦湾村村级河长王兴杰述说着近几年河道的变化。

  近年来,临泽县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持续巩固和深化河湖长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推动河湖面貌根本好转,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黑河风光。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建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张掖市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如今,张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张掖干部群众的持续努力。

  张掖纵深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水平。

  ——通过拆除设施、封堵矿井、清理现场、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和自然恢复等方式,对117项探采矿项目实施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开展现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对保留的水利水电项目配套建设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设施,对引水式电站全部建设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流量下泄工程设施和监控视频,36项水利水电项目全部得到规范化整治。

  ——对11项旅游项目全面落实生态恢复治理措施,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对景区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

  ——对保护区内交通、通信、养殖等15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不符合规定、影响生态环境的关停退出,拆除设施设备,实施生态恢复治理。

  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的湖泊中,美丽优雅的黑天鹅徜徉其间。芦苇花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现在每逢周末,女儿就要来湿地公园玩耍。这里离市区近,环境也好,还有野生动物可以看。”甘州区的葛女士说,黑天鹅在靠近人时也不害怕,人和自然很和谐。

  张掖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总抓手,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秉承“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整理湿地、水系疏浚、退耕还湿、植被补植、巡护通道和观景栈道建设,形成连片整体性湿地景观。经过治理和修复,如今,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与之相连的润泉湖公园、卢水湾景区,拥有了集中连片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万亩,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成为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之一,也成为张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天然氧吧”。

  “湿地公园作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西北荒漠地区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叶其炎说。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是减轻沙尘暴危害、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的前沿地带,也是流域内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丹马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超

  在张掖市甘州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胡杨林一片金黄,与远处蔚蓝色的弱水湖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深秋画卷。很多游客来此拍照留念、骑行健身。

  “以前,黑河沿岸都是戈壁乱石滩,还有砂石料坑。”甘州区青绿林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勇说。

  现在,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张掖市甘州区在昔日黑河滩涂上建成城市森林公园,为广大民众提供城市休憩绿色空间,昔日戈壁乱石滩,如今已成为城市后花园。

  “现在万亩常青苗木储备林基地已完成8000多亩。”甘州区黑河林场场长蒲兴元介绍, 这片林不仅为黑河流域整体生态筑牢了“绿色屏障”,而且产生了经济效益。

  位于祁连山脚下的山丹马场,已形成以牦牛、藏羊养殖为主,马牛羊驴并举的牧业格局。目前,山丹马场共存栏马428匹、牛7612头、羊22785只、驴560头、马鹿65头。

  同时,山丹马场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业。“马场以前主要种植油菜籽、啤酒大麦和青稞。但是这些作物抗灾害能力比较弱。”中农发山丹马场党委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目前马场正重点培育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青割燕麦草种植、高效节水三大基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

  近年来,山丹马场在保护好祁连山生态前提下,正在建设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国家优质马种质资源培育养护基地、“牧马人”精神文旅协同发展传承基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新时代,张掖市正以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梦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