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
聚焦主业 砥砺奋进
——甘肃省地震局十年防震减灾工作综述
地震业务信息可视化建设。
祁连山主动源试验场。
高婷 倪俊鹏
十年奋斗历历在目,十年脚步扎实留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地震局聚焦主业、砥砺奋进、立足实际、科学统筹,全力推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公共服务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防震减灾事业与我省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了我省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十年来,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布局更加合理,台站观测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多数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2级,边缘及邻近区域监测能力可达1.8级。省内地震自动速报时间缩短至2分钟以内,正式速报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以内。全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即将建成,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震情跟踪与地震预测工作体系,地震预测的科学性和震情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以省地震台为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业务单位为前沿研究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研究院为技术供给平台的“1+3+N”新型地震预报工作机制和业务创新体系构建工作顺利推进。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应用将拓宽至高铁、核设施、水库、航天基地等行业,并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开展预警信息应用培训,提升预警信息使用效果。
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十年来,甘肃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工程和城市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率基本达到100%。全面实施第五代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武威市、嘉峪关市和兰州新区等多个城市开展活动断层探测或地震小区划。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持续推进。全社会共同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十年来,全省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备,应急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专业和志愿者救援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救援能力持续提升,地震应急技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基础更加夯实,灾害损失预评估结果更加精细。有效应对了四川九寨沟7.0级、青海门源6.4级和甘肃夏河5.7级等地震。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十年来,省地震局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更新权责清单,优化办事服务流程,规范从业行为,先后公布实施了新修订的《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加强地震预警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制订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清单,不断丰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成立了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师团队,全面开展地震科普、应急演练、逃生体验等宣传工作。构建防震减灾融媒体矩阵,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面不断拓展,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升。
地震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高。十年来,省地震局取得了一批高水平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测预报、城乡抗震设防、灾后恢复重建、次生灾害防范等领域。整合资源,组建了甘肃省自然灾害应急技术研究院,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创新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建成以祁连山、刘家峡主动源重复探测系统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科研基础平台。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一个协作、开放、可持续的地震科技创新环境初步形成。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甘肃省地震局回溯既往,系统总结发展经验;立足当下,落实应急管理改革部署;放眼长远,科学谋划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全局干部职工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启甘肃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18日定西:完善防震减灾机制 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 2022年09月07日定西:完善防震减灾机制 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 2022年04月20日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
- 2022年04月01日新修订的《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下月起施行 鼓励家庭和个人常备地震应急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