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 黄土地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 雯 通讯员 魏永刚
秋日,走进会宁县刘家寨子镇的土地流转项目工地现场,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来来往往,将细碎的地块推平拉直,被重新盘活的沃野田畴正在为乡村振兴蓄势储能。
会宁县的耕地呈现分布零散、陡坡地较多、灌溉不便的特点。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撂荒地变成“淘金田”,坡耕地化身“高产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存量中挖增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在刘家寨子镇袁埫村,“巴掌田”随处可见。镇里利用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将村里的8300亩土地流转,进行地块的“小变大、陡变平”,不仅推动了撂荒地复耕,增加了有效耕种面积,也极大提高了耕地产出效益,让粮食生产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把自家的50亩土地全部进行流转,施工方还给每户人均一亩水地,我们不仅能在工地务工,而且解决了土地长期撂荒的问题。”村民元向前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蔬菜大棚整齐明亮,展现出产业兴旺的乡村美好图景。
“以前荒山岗子靠天收,如今旱涝保收水自流。我们通过农田整治与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旱涝无常的状况,真正做到‘旱可浇、涝可排、稳增收、能致富’。” 刘家寨子镇党委书记马宗祯说。
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会宁县还引进了以甘肃开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的农业产业集团,未来将在全县逐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种植20万亩,以农业现代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主要在会宁的韩家集、四房吴、白草塬、刘寨等几个乡镇进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通过‘旱变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产出,实现农民增收。”会宁开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鹏告诉记者。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广袤的会师大地黄土扮绿、土地生金,正在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0月13日会宁红色驿站启用
- 2022年10月11日会宁县力促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 2022年09月26日会宁红色驿站9月底正式运营
- 2022年08月11日会宁征集旅游形象标识和IP形象 一经采用各奖励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