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近日,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甘肃政法大学作为省属本科政法类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造就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使命,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甘肃政法大学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专题会。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根本。”焦盛荣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首要原则。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党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评价等配套政策,形成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为人才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实现党建思政工作与人才队伍发展深度融合,使各类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甘肃政法大学召开“民法典各分编起草中的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是关键。”焦盛荣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战略,高站位谋划学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高起点打造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符合本校特点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评价政策体系,高质量推进人才服务、人才管理各项工作。要全面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着眼高水平政法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以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根本,以引进拔尖创新人才为抓手,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
甘肃政法大学召开“首届黄河保护法治论坛”。
“固本强基内培外引是重点。”焦盛荣说,目前,我省人才总量占比较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方面,立足于“本土育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实施“飞天学者”“文翰学者”等人才分类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学校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等各类人才126人次,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引才方式,对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特殊急缺人才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政策,提供配套保障等。加大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10万-50万元的引进费用、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用,重点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优秀博士研究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甘肃政法大学召开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是导向。”焦盛荣表示,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要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突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导向和“指挥棒”。完善细化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体系。做到精准施策、量才使用,汇聚各类人才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保障。”焦盛荣说,只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才能保证人才留得住、长得快、用得好。校党委要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充分展示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树立荣誉激励导向,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的精细化水平,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