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融媒体

【中央媒体看甘肃】千年壁画“活”了起来!《诗画中国》创新再现古时敦煌艺术盛宴

 2022/12/18/ 22:29 来源:央视文艺

  莫高窟第112窟南壁

  反弹琵琶

  创作于中唐时期

  收藏于敦煌研究院

  《敦煌乐》(节选)

  明·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敦者,大也

  煌者,盛也

  盛大而辉煌的敦煌

  拥有着震铄古今的绚丽壁画

  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与智慧

  这样一颗浩瀚沙漠中的璀璨明珠

  令一代代艺术家心驰神往

  1978年

  靳尚谊第一次到敦煌写生

  就被规模庞大的敦煌壁画所震撼

  他以油画家的视角

  研究敦煌壁画的色彩环境

  汲取其中民族文化的精神给养

  将敦煌壁画的元素融入油画创作

  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独特风格

  可以说

  靳尚谊正是通过绘画

  书写他与敦煌的故事

  今天,在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中

  靳尚谊先生作为开卷人

  为观众带来了“敦煌壁画”中隐藏着的

  一个栩栩如生的音乐世界

  在初唐形成的莫高窟第220窟

  画面下方有一组乐舞场景

  在场景正中央

  右边文组身着柔软的天衣与长裙

  展臂挥巾,绺发飘扬

  而左边武组则穿着甲胄,举臂提脚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

  一文一武两组人共同跳着的

  正是唐代所流行的胡旋舞和胡腾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

  西域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

  第220窟中的画面

  自从莫高窟开窟之后

  此处会集了建筑、雕塑与绘画等

  各类技能的能工巧匠

  他们代表着当时技术的最高水平

  作为人类艺术的瑰宝

  敦煌体现了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

  敦煌壁画中常出现多种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多见于各种伎乐场景

  中唐时期的第112窟

  就呈现出最为典型的“反弹琵琶”形象

  画面居中的舞者右腿微抬

  屈身向右侧倾斜

  双手于背后弹着琵琶

  舞者双脚拇指翘起

  似在晃动,以应节拍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强说

  “反弹琵琶”形象

  不仅是一个舞蹈姿势的再现

  也是对中古时期

  艺术包容性与文化活力的集中体现

  《诗画中国》此次的创意演绎

  正取材于第220窟与112窟这两幅壁画

  节目以创新的呈现方式

  再现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

  “融迦陵仙鸟为灵,汇壁上丹青为意”

  随着壁画中舞者、乐者的律动

  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迎风而来

  以婀娜的身姿演绎出美妙的敦煌舞蹈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令人领略到敦煌壁画的无穷魅力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介绍

  这位敦煌仙子全名为“莫伽瑶”

  原型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迦陵频伽”

  其服饰配色也都来自于敦煌壁画

  “丝绸之路”的前身是“玉石之路”

  因此,伽瑶名字中的“瑶”

  不仅指美玉,也意为文化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讲道

  敦煌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汇集了大量中外文明

  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

  三千多身的彩塑

  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代代人在敦煌

  描绘着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

  与科技艺术的创新

  敦煌壁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多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让人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数字敦煌的传播新方式

  也推动着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