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新区市场监管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树牢“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多措并举改革创新,以更加过硬的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好改革“组合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没有想到,在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还能这么快完成企业开办,为新区优良的营商环境点赞!”11月25日,甘肃中科润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女士在办理完毕企业开办手续后感叹道。
当天下午,张女士来到新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服务大厅欲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并解释由于疫情影响部分材料无法提交原件。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其提供了“容缺登记”服务。15时,张女士提交了申请,28分钟后,张女士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新区市场市场监管局以此为遵循,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以企业开办全流程30分钟办结的“新区速度”,着力营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新区商事登记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送上企业开办大礼包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独任审核制、容缺登记制,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创新免费印章服务、帮办教办服务等,企业开办“零”费用,到目前已为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30多万元。
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和集成化办理,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积极协调将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引入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专人专窗、一户一策,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难题。截至目前,已为53户市场主体发放贷款752万元。同时,推进股权出质登记,让企业静态股权变为动态资金,今年以来共办理股权质押登记50件,助企融资47.1亿元。
改革服务“组合拳”的实施,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11月30日,新区实有市场主体33900户,同比增长24.73%,市场主体增速排名全省前列。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让群众享受幸福“食”光
“辛苦了,这是我第二次在市场看到你们现场食品抽样,你们越重视,我们就买得越放心,吃起来更放心……”11月25日,在新区国源市场内买菜的张女士看到正在进行食品抽样的执法人员后,主动过来向抽样执法人员表示感谢。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新区市场监管局实行“监管+服务”双向并举,把“四个最严”要求贯穿到食品安全工作每个环节,全力为新区群众营造更加安全舒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紧盯风险程度高、居民消费量大的肉制品、食用油、面制品,按照全覆盖、均衡抽检原则,以季度为节点,着力加大监督抽检频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新区、园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任务2000余批次,同比增长10.9%。完成消费品监督抽检397批次,合格率97.6%。
新区市场监管局加强监管保供稳价。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指导辖区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91名,食品安全员3634名,实现A、B级生产经营主体“双配备”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食品经营单位风险等级评定1752户,组织特殊食品从业人员线上考核121人,考核通过率100%,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能力。
强化食品安全执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暨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671户,整改问题隐患462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1起。开展集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2022”专项行动,破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6起。
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网办”和电子证书管理,实现了“三小”登记证(卡)当日办结、食品生产经营许可3个工作日办结、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5个工作日办结,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运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柔性执法”,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构建安全放心和谐消费环境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以此为宗旨,新区市场监管局全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持续推进ODR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消费维权制度,打造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和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构建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截至目前,新区已有50家企业成功成为ODR企业,通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与消费者先行和解消费纠纷共166件,无超期办结投诉件,办结率100%。打造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13家、监督站5个,完成无理由退货369起85.6万元。调解处理消费投诉1997件,解诉率98.3%,挽回损失197.67万元,新区消费维权“金字招牌”愈发鲜亮。
新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开展帮办服务。
“我们发到家超市是新区首批ODR建设企业,ODR机制变‘三方面对面’为‘双方点对点’,变‘线下调解’为‘在线协商’,有利于快速协调处理消费者投诉,大大缩短了争议处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给我们节约了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兰州世贸大润发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清期介绍,“目前,我们通过ODR机制已经成功调解了30多起消费纠纷,消费者都很满意。”
此外,为了让老百姓时刻都能买到价格合理的生活必需品,新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时刻关注价格波动情况,持续对25种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监测,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让群众的“钱袋子”买得放心安心开心。
保护知识产权 护航创新发展
“这次宣讲既让企业认识到了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做好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也送来了支持企业发展的好政策、好措施。”今年8月,新区市场监管局在精细化工园区宣讲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轩辕亮听完讲座后感慨受益匪浅。
轩辕亮说:“今年,在新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我们成功获得了20万元的专利质押融资贴息补助,这些都是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的政策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新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突出顶层设计,设立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立新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西宁市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与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
突出重点领域,整合精细化工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着力将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打造成“品牌服务+创新孵化”公共服务站。
新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优化商标业务办理举措,全面采用网上申请系统,推动商标注册申请等事项全程“网上办”“零跑腿”,为申请人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今年以来,帮助3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亿元、成功申报质押融资贴息补助20万元,培育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4家企业再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申报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8项、甘肃省专利奖4项、专利发明人奖1项、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择优奖补3项。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企便民政策不断推出,一个个有力暖心的创新服务举措相继开展。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量增质提,纾难解困取得实效;
——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提升,药品安全全面加强,特种设备监管成效明显,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定;
——知识产权培育见实见效,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保供稳价措施给力,信用监管持续深化……
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魏兴杰说:“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主责主业,破题、谋新、提速,办好一桩桩小事、干好一件件实事,多措并举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广大市场主体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新区改革发展红利。”(记者 史晓峰 见习记者 罗晋业)
新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文明餐桌宣传。
记者手记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满意
市场监管涉及民生领域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是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记者走访看到,新区市场监管局全体干部职工正静下心,创新政务服务新举措,努力让群众不跑路;走出去,上门服务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有恒心,切实筑牢“三品一特”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爱心,全程微笑+帮办,服务群众更多元,在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践,焕发出了新风貌新气象、展现出了新担当新作为。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正如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魏兴杰所说,只有办好一桩桩小事、干好一件件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有保障、可持续,党的执政之基就会更加坚如磐石。
循大道,至万里。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开启兰州新区新的10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知行合一、学用相长,党的二十大精神正在新区市场监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 史晓峰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