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市州发布  >  陇南新闻发布

2022年陇南市生态环境工作第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2023/01/03/ 22:02 来源:陇南市委宣传部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29日,陇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生态环境工作第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科科长王文涛主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琛发布了“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科科长王文涛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各位参加陇南市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同志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琛同志。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甘肃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陇南日报、陇南发布、陇南电视台、陇南之声、陇南市人民政府网、武都电视台、武都发布等省市县媒体。同时,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生态环境局干部职工代表。

  这次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孙琛先生发布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琛  

  孙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认真履职尽责,全面开展大气、水、土等污染防治攻坚,积极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迅速启动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一)2022年环境质量状况。截至12月28日,武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列为98.6%,细颗粒物(PM2.5)浓度值为19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值为46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地表水12个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均为II类;5个省控断面4个达到II类标准,1个达到III类标准;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100%,1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进展顺利。制定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和重点任务台账,明确了任务举措,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蓝天保卫战方面,及时对各县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调度,分析研判,对可能出现污染天气的县区下发管控建议并进行督办。对建筑工地、商砼生产企业、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抽查,督促相关企业及时整改。印发《煤炭质量监管工作提醒函》,强化供暖期日常监管,督促相关企业严格落实有关环保措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严查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行为。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积极推动实施机动车“三检合一”和电子化闭环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应对沙尘天气污染措施,将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降到最小。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削减工作,开展加油站和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专项检查,督促油品经营企业严格管控油品储运销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碧水保卫战方面,完成了全市地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全市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均为优秀等次。对全市已完成整治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完成了汛期水环境监管自查工作。认真落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工作相关部署,制定了《陇南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明确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建立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监测、溯源台账和“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等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扎实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礼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生态湿地建设项目、武都区24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武都区茶园沟—拱坝河饮用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和国家的评审,进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库,待资金下达后加快实施。净土保卫战方面,编制印发了“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土壤、地下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筛选确定和发布了2022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和疑似污染、污染地块监管名录,督促相关企业开展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和自行监测,组织开展了农用地涉镉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和“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调查等。全面完成了陇南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和“十三五”涉镉重金属排查整治建设项目,申报实施了17个资金量达7181万元的中央、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项目。完成了70个农村环境整治和3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回头看”,全面开展了汽车拆解、废机油、废铅酸电池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及全口径涉重金属企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在疫情防控期间,安排专人多次对各医疗机构、临时隔离点、核酸监测点等进行了实地督导,还协助武都区、成县2家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解决了一系列防护物资紧缺、车辆通行困难、医废协同处置等困难和问题,有力保障了全市涉疫医废得到安全妥善处置。

  (三)积极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主动对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宕昌、康县、徽县、两当县负责同志赴浙江省丽水市、衢州市,湖南省长沙县考察学习建设经验和做法,印发了《陇南市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启动会,成立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办公室、申报办公室,围绕绿色矿山,红绿互促、文旅融合,生态农业,山地旅游等五方面编制完成“两山”转化典型案例4项,荣登新华网主办的第八届绿色发展论坛“两山”实践专栏,陇南市荣获2022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两当县已成功命名为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康县、徽县、官鹅沟大风景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均正式印发,金徽矿业编制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四)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一、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45项,已全部完成整改上报销号。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49个问题,现已完成整改29个,剩余20个项正在整改。为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围绕环境河湖整治、生态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问题整改等6个方面24个重点任务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出生态环境问题226项,已完成整改216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全面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等方式,执法效能有效提升。把“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确保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环境执法全覆盖。目前已纳入一般排污企业1039个、重点排污企业68家、特殊监管企业37家、建设项目151家。进一步畅通了环境信访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诉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生态环境信访问题482件(其中未受理94件,不属于生态环境部门受理范围),受理388件全部办结,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信访事项办理群众的满意度为98%。严格执行《甘肃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定》的规定,依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起,对其中23家违法企业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适用配套办法案件6起,共计处罚金额466.8万元,有效打击了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六)防范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持续加强对核与辐射、尾矿库、水源地等重点环境风险点防控和应急管理。全面组织开展涉重金属、石油化工、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等重点企业,以及重要湖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沿江沿河等重点区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促相关业主单位及时整改环境问题。在嘉陵江徽县段、青泥河成县段出境断面建成两座重金属水质预警站,对流域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效提升流域预警监控能力,并配套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岷江、永宁河和西汉水三个水质预警站,有效提升了流域环境风险预警监控和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切实防范各类环境风险事件。

  (七)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水平。印发了《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提前介入部门对接制度》《陇南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制度》等文件,成立了陇南市生态环境局项目审批协调推进组,积极对接协调上级环保部门和本级有关部门,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对于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疫情防控项目、民生工程等,指定专人负责跟踪办理,开启绿色审批通道,采用“即报即受理”“即受理即公示”“边公示边技术审查”的方式,全力推进项目审查审批进度。完成了武都区城区新水源工程、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陇南市雄伟万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循环生态新材料项目、陇南市白龙江干流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环评审批工作。对畜牧业、食品制造业等20个行业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对医院、其他采矿业、屠宰及肉类加工等3个行业环境影响登记类项目直接豁免,便利项目及时落地。

  (八)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高质量运营五个政务新媒体平台,“陇南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微博、头条活跃度、影响力居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前列。定期举行生态环境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今年已完成3次新闻发布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报道多次刊登于国家、省、市等媒体。多形式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组织甘肃省陇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武都区污水处理厂、武都区康盛医疗垃圾处理厂、武都区垃圾填埋场向公众开放12次,全社会环保理念进一步深化。强化重要节点宣传教育,“六·五”环境日期间,向全市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美丽陇南,我是行动者”主题倡议,通过环保倡议签名、文艺展演、环保知识问答、绿色骑行等形式向全市进行了广泛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陇南市文联联合开展了“喜迎二十大.百鸟乐园 陇南生物多样性”摄影大赛活动,评选出获奖作品19幅,并组织140多幅优秀作品参与展出,展示了陇南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景观。

  谢谢!

  主持人:

  感谢孙琛先生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提问时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驻陇记者站记者:请问一下,“三线一单”是指什么?目前我市三线一单工作有哪些进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孙琛:

  谢谢记者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也是我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目前,我市已印发《陇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陇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我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01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68个,重点管控单元24个,一般管控单元9个。

  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该区域严格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管理规定进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严禁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各类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城镇规划区、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及工业集聚区等开发强度高、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该区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主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一般管控单元:主要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该区域以促进生活、生态、生产功能的协调融合为主要目标,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生态功能区域评估调整进行优化。目前,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已建成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三线一单”与项目选址核查平台,正在试运行。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严把项目准入关口,每个建设项目选址均导入该平台,核查项目选址与生态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项目环评报告,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主持人:

  感谢孙琛先生的回答,请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

  陇南日报记者:近期,《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刚刚闭幕,请问一下,贵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琛: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就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

  在国家层面上,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去年十月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并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2月7日,又举办了COP15第二阶段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向开幕式致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获得通过,这是当人类站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时,需要为携手应对危机设定目标、明确路径的一份重要的纲领文件。“框架”设定了到2050年的4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期目标,以及到2030年的23个行动目标,其中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人类再次为拯救地球母亲、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定下新的目标。为了达成“框架”,作为COP15主席国的中国,担当了“关键先生”的角色。

  从市级层面上,近年来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22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发力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

  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编制印发了《陇南市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细化完善政策法规、优化空间格局、构建监测体系、提升安全管理、创新可持续利用机制等工作任务,要求各县区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活动,督促各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常态化开展。

  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部署,我局对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肃督办涉及自然保护地各类问题,对建设的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要求尽可能采取避让措施优化选址、选线,极大地消除或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尽全力为陇南境内多种高等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家园。

  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问题排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和未完成、已完成重点问题及生态环境部反馈的2个卫星遥感核查点位开展了现场执法检查,及时建立、更新工作台账,定期上报了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情况。截至目前,我市自然保护区内233项生态环境问题中,已整改完成228项。对生态环境部反馈的2个卫星遥感核查点位进行了现场核查,经查这两个点位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未发现其存在违规破坏环境行为。

  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2022年,我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和“六五”环境日开展了盛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网络知识问答、有奖征文活动,在学校和企业开展了现场教学和实地宣传,并组织开展了新闻发布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与陇南市文联联合开展“喜迎二十大·百鸟乐园 陇南生物多样性”摄影大赛,共征集到省内外千余幅优秀摄影作品,并组织140多幅优秀作品参与展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

  感谢孙局长的解答,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再次感谢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