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人物】建功新时代 巾帼展风采

 2023/03/01/ 08: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刘健 王占东 杜雪琴

建功新时代 巾帼展风采

  用奋斗书写芳华,用担当诠释美丽。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甘肃日报记者深入一线,聚焦不同行业女职工,讲述她们立足本职岗位,勇挑重担、锐意进取,贡献智慧、施展才华,用担当和奉献书写“巾帼不让须眉”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女职工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在甘肃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担当新使命、彰显新作为、展现新风采。

“靓丽”主播 用“心”服务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甘肃高速出行服务直播团队根据视频回放讨论直播细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她们是网络主播,她们也是甘肃高速公路工作人员。

  她们落落大方、表达流畅,常年活跃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实时路况、播报天气状况、传递行业动态、解读出行政策、回答网友提问,用心用情为广大司乘人员与高速公路运营部门搭起一座线上交流的桥梁,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就是甘肃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中心的出行服务直播团队。

  “今天是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农历二月初五,在这里,我们甘肃高速依然守护着大家的美好出行,继续在直播间为大家保驾护航”“这一时间段,我们来关注一下我省高速公路的通行情况”……2月24日下午3时,在甘肃省高速公路运营监控调度中心的出行服务直播间里,两名甘肃高速女主播准时开始了当天下午的网络直播。

  “正常情况是每天两场,每场一个小时,遇到冰冻雨雪天气,我们还会增加直播时段和时长。”直播团队管理人员魏景兰说。

  在原有热线电话、电子情报板、广播等传统出行服务基础上,甘肃高速公路运营服务中心创新服务形式,组建直播团队,在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出行服务。

  “目的是将新媒体渠道优势与服务公众美好出行结合起来,为群众出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贴心化的服务。”魏景兰说。

  直播间是2018年1月建立的,最早是录播短视频。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团队尝试开展了7天直播,并在当年年底,实现每天直播。

  直播团队由6位女性组成。除魏景兰外,还有4名主播和1名导播,都是“90后”。1984年出生的魏景兰是团队的“大姐”。

  当网络主播,特别是进行直播,对之前还是高速公路一线收费员的姑娘们来说,挑战可不小。

  “尽管作了大量准备,但2021年国庆节进行第一次直播时,还是特别紧张。特别是回答网友提问时,磕磕绊绊,手心里全是汗。”回忆首次直播,主播周洁坦言。

  “录播大多是看着提示读文稿,但直播需要实时回答网友提问,对知识面和业务熟悉程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更大的挑战。”那次直播结束,周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反思:除了紧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综合能力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学习。

  首次直播后,团队就针对性地加大业务学习,主动拓展知识面,掌握交通行业知识,着力消除业务盲区。

  “大家经常在一起集中进行学习,开展业务讨论,相互提醒不足之处,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主播王雅萱说,一段时间下来,每个人都有了很大进步。

  进入直播间前,王雅萱是兰州南绕城高速的一名收费员。当主播两年,让她对交通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要更好地提供出行服务,就得坚持自我充电。”王雅萱说。

  既要坚持学习,还要能打“硬仗”。

  2022年10月,兰州市突发新一轮疫情,直播团队人员相继居家隔离,只剩下主播侯思婷和导播曹梦菲住在单位,连续坚守直播间35天。

  “疫情期间,进入直播间了解路况、咨询问题的群众特别多,我们尽最大努力,不能让直播断档。”侯思婷说。

  宿舍与直播间两点一线,尽量不与他人接触;化妆品用完了,就素颜上场……35天下来,凭着两名“90后”的坚守,甘肃高速每天两场直播始终没有中断。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有直播团队成员打来问候电话,让我们很暖心。”曹梦菲说。

  进行网络直播,让甘肃高速公路服务收获了更多认可。

  今年春节期间,一名网友不慎将包遗失在永昌服务区,随后在直播间寻求帮助。看到留言,主播王琰鹭便给这位网友提供了相关联系电话。

  “网友不久就找到了失物,在直播间留言说,感谢好心人,并祝我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心。”王琰鹭说,有些事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群众眼中,代表的却是甘肃的形象。

  新形态、新场景、新表达。两年来,甘肃高速出行服务直播间的粉丝总量已从开展直播前的9866人快速增加至86万人,直播间单日最高观看人次达132.61万,直播和短视频年观看总量突破6600万人次,成为展示甘肃交通行业形象的新平台。

“银线”纵横 守护有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蒋嫔(右一)和同事在检查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春风里,国网750千伏白银变电站,“银线”纵横,电能“奔流”。

  在丛林般的电力设备间,一名穿戴干练的女技术员,正在离地一米多高的断路器液压机构前巡视设备。她专注地读取着仪表上的数据,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那一瞬,她成为钢铁银线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不久,她走出设备区,放下红外测温仪,摘下安全帽,完成了一次例行巡视。她,就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电网运检专业”三级专家、“蒋嫔巾帼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蒋嫔。

  “我们每天除了做好常规巡检外,还要紧绷安全弦,及时应对和处理电网突发异常情况。不过,站内的设备都是‘老朋友’了,每完成一项运维,就好像和‘老朋友’见了一次面、加了一次油,既有亲切感,又有成就感!”蒋嫔的话里透出对工作的专注和热爱。

  750千伏白银变电站是甘肃电网超特高压网络的重要枢纽变电站,不仅承担着为甘肃经济发展“赋能”的重任,还连通国家大电网,是西电东送通道中的重要站点。保障其24小时“满格电”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就落在蒋嫔和她同事的肩上。

  “最怕遇到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大风、雨雪、冰雹天气,这时候就更要高度关注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状态。”蒋嫔至今对2022年初春深夜的那场大风记忆犹新。

  那天深夜,站内突遇八级大风,呼啸的狂风拍打着电网,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突然出现异常。蒋嫔第一时间向调度中心、相关部门汇报,并立即到站内查看设备。

  “我和站长拿着手电筒、夜视仪,顶着狂风一步步来到设备区,一边观察着异常设备范围内是否存在明显的故障象征,一边用对讲机和主控室联系,研判当前站内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经过一番排查,他们最终确定是距离地面几十米的站外导线短路,立即汇报上级部门请相关专业人员携带专用工具进行验证。果然在站外的引线找到了故障点,一次电网突发事件被成功处置。

  这时,变电站的天空已泛起鱼肚白,蒋嫔和同事们长舒了一口气。

  “在变电站工作,熬夜是常态。”蒋嫔说,“2022年底,为保障中兰客专通车,我们通宵达旦忙了好些天。”

  750千伏白银变电站承担着中兰客专3G222白红牵线、3G223白岳牵线的送电任务。

  “这可不是闸刀一推就能送上电的事儿。”蒋嫔说,对新建电力设备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同步施工验收,并通过联调联试等工作、确保零缺陷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营。

  为此,蒋嫔和同事彻夜攻关,最终圆满完成了中兰客专送电任务。

  自2002年8月参加工作,蒋嫔先后在330千伏石城变电站、330千伏东台变电站、750千伏白银变电站工作。长期守护变电站设备安全,塑造了蒋嫔认真严谨的作风,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成为变电运维的“全科医生”。

  2019年1月,蒋嫔成立了750千伏白银变电站“运维达人”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带领小组成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多个课题成果获得全国、全省奖项。2021年9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成立以蒋嫔为领衔人的“蒋嫔巾帼创新工作室”,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年轻职工学习进步。近年来,蒋嫔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国家电网“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因各项业务能力突出,2022年蒋嫔还被选聘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首批“电网运检专业”三级专家。

  “把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做一遍、几遍并不难,难的是做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而且依然能保持热情和认真。”蒋嫔说,“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时时给自己‘充好电’,全力守护好变电站的‘满格电’,为电力保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渡重洋 逐梦青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包玺琳。(图片由白银集团提供)

  高高扎起的马尾,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湛蓝的工装……80后的包玺琳走路带风,神采奕奕。同事们常开玩笑说:“包玺琳就像‘永动机’,工作起来永远不知疲倦。”

  包玺琳是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她,用勤奋、聪慧、细心和责任,谱写出职业生涯的绚丽篇章。

  2009年7月,研究生毕业的包玺琳带着最初的职业梦想,来到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2010年10月,白银集团“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首信秘鲁尾矿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白银集团在海外自主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包玺琳三渡重洋、逐梦青春的开始。

  2012年,项目初步设计工作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候,刚结婚的包玺琳主动放弃婚假,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使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按期交付。同年10月,新婚不足三个月的包玺琳应项目需要,首次远渡重洋来到秘鲁,继续开展项目设计工作。

  “设计过程中,我承担了从项目可行性论证到设计实施的大量工作,丝毫不能马虎。”包玺琳说,没想到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

  包玺琳说,初次到国外,要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特别要适应饮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惯,还要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同时要加强与当事国设计人员理念的沟通交流。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努力在新的环境下干好工作。

  过完春节,包玺琳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返回祖国。

  2014年,首信秘鲁尾矿综合开发项目详细设计工作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基本设计转换阶段的优秀工作表现,包玺琳又被集团公司选派到秘鲁,协助秘鲁设计公司完成项目详细设计。

  完成工作任务后,包玺琳便回国了。

  2016年5月,项目施工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原计划生孩子的包玺琳,带着对家人的歉疚,第三次背上行囊,三渡重洋来到秘鲁,在施工现场一待又是九个月。

  精心设计、全心投入、结出成果……在包玺琳心里,这个项目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孩子!

  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包玺琳送走了多少个黄昏,迎来了无数个清晨,为项目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017年11月,首信秘鲁尾矿综合开发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2018-2019年间,首信秘鲁尾矿综合开发项目二期扩建工程设计工作展开,包玺琳担任项目总设计师,组织设计团队再次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二期扩建项目2022年建成投产。作为秘鲁海外发展平台的延续,该项目成为白银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我国选矿装备、技术及药剂耗材的输出进一步拓展渠道。

  “是公司的发展给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特别是三段海外工作经历,给我留下了充实而难忘的青春记忆。”包玺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十年来她先后负责和参与完成工程咨询、工程设计、选矿科研及技术服务等各类项目50余项,参与撰写并申报技术专利20余项。

  唯有奋斗,不负青春。近年来,包玺琳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我和团队将继续做好首信公司、新疆索矿、选矿公司多金属系统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助力公司主体矿山和海外板块业务高质量发展。”包玺琳信心满满地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