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伴幸福长
——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图为已全面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综合楼。
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通讯员 杨玉屏
“请大家排好队,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免费体检。”近日,朝晖社区小广场人头攒动,在这里,家庭签约服务团队定期为辖区重点人群发送“健康大礼包”。
说起基层医疗服务的变化,峪泉镇卫生院副院长李细芳感触颇深:“这几年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很多,卫生院搬迁到新的办公大楼,今年又添置新的救护车、B超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也逐年壮大,乡村医生有了保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实更细,居民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蕴含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道出了人们对健康的殷切期盼。
10年来,我市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高水平推进健康嘉峪关建设,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健康成绩单:2022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80.1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疗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3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611张,卫生技术人员4341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8.28张、13.76人、4.32人、8.35人。
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有序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达到新高度,在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后,历经4次复审,2021年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在全省树立了健康城市典范。
图为酒钢医院医生为峪泉镇群众检查身体。
图为市中医医院医生为文殊镇群众义诊。
图为我市长城医院深入兰新社区辖区中心幼儿园开展“爱眼护眼”主题义诊活动。
健康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方向。
我市始终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盯高质量发展要素,持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主动把系统思维融入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人才发展“谋”和“建”的全过程,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医疗卫生优质资源扩容提质。10年来,通过二、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复审,新增三级甲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2家。以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为核心,开展医联体建设,覆盖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3家,专科、技术联盟63个、家庭签约服务团队72个,成立呼吸内科、血液病、肿瘤性疾病等质控中心32个,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实,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人民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基础不断夯实。
“以前很多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自从有了家庭签约服务团队,看病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这是群众的普遍心声。
医疗设施条件快速改善。10年来,累计争取投入资金超过12亿元,完成了新城镇卫生院、文殊镇卫生院改扩建、明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中心业务用房、市峪泉镇卫生院还建、市中医医院一期住院部楼、市疾控实验楼、酒钢医院门诊楼改扩建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投入1.27亿元购置了3.0T西门子核磁、西门子血管造影机、进口麻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谋划“十四五”项目37个,总投资额为37.55亿元,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高。10年来,持续实施“名医”“名护”“名科”工程。加强人才引进、树立和培养,评选“雄关名医”25名、“雄关名护”10名,引进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4人,评审副高以上职称127人,招录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1615名;实施雄关人才扶持项目10项、重点人才项目5项、陇原之光人才培养项目9项、省级重点人才项目1项。加快重点专科培育,建立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和省级中医重点学科3个,评定市级重点专科16个,市中医院骨伤科被确立为“甘肃省针刀医学临床示范基地”,市一院神经外科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获得支持资金500万元。通过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等知名院校及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设立教学医院、实习基地等,推动医院医疗质量、医疗能力、专科学科建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0、2021连续两年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获得奖励资金800多万元,2022年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2.61%、82.77%,早孕建册率88.28%,产后访视率98.83%,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1.7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3.92%,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组建了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医疗救援、心理疏导、健康教育5类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完成急救系统优化改造,建成先进的120北斗导航指挥调度系统,购置救护车20辆,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急救基本技能广泛普及。传染病风险研判分三级开展流调溯源排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重大传染病数据分析和预警信息处置及时率100%,重点传染病监测完成率100%,传染病报告率1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持续显现。积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通过强化公立医院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制度设计、推动公立医院集约式发展等系列举措,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改红利持续释放。全市14家公立医疗机构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为群众减轻药品支出费用约1.5亿余元,药占比降到30%以下,优先合理使用基药,医疗总收入增幅、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均呈下降态势,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10年,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建成了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系统、各医疗机构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及区域医疗协同客户端部署应用系统、对接全省医学影像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健康甘肃APP”嘉峪关站点等系统平台,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区域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预约挂号、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在线办理,群众看病就医逐渐进入“扫脸刷卡”新时代。全面应用东软甘肃省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部署完成“嘉快办”小程序,打通疫情防控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图为晨练中的市民健身操队。
图为激烈角逐中的轮滑小将。
图为市民在雄关广场智能健身器材上锻炼。
“一老一少”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老一少”关系到千家万户,做好健康服务彰显民生温度。
10年来,我市聚焦“一老一少”问题,加强健康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养老育幼需求。
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逐年提升。近三年,全市新增3岁以下托育服务机构5家,新增托位308个,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甘肃省孕妇学校示范基地”、酒钢医院被评为“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示范单位”。2022年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9%以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完成率100%。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奖励配套措施,累计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资金8210.5万元,受益27.1万余人次。
持续加强老年人医疗资源供给,大力推动康养医养深度融合。投资724万元的北市区医养结合示范点已于2022年9月底建成投运,10家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养老床位482张,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寿医护养老院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授予“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设老年病科,落实老年人“一免一半五优先”优待政策。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设康复理疗室,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中医保健服务,“3+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健康服务,2022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77.36%,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不断加强。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2020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卫生健康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当先锋、打头阵,上下同心,并肩作战,选派5批次3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三批医护人员支援兰州,2000余名干部职工日夜持续奋战,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交出了时代答卷,获得省级先进个人5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获得市级先进个人8名、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
新起点,新征程。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我市将继续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当好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持续为人民群众幸福加码,努力绘就健康美好新蓝图。
(图片由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巍 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2月21日庆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多措并举为群众提供便民诊疗服务
- 2022年09月15日临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09月14日人工智能让基层医生“如虎添翼”——嘉峪关市创新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模式
- 2022年08月12日金昌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