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专场实录(文+图)

 2023/04/12/ 10: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积极宣传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的工作成效和具体措施,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4月12日上午为系列发布会第六场——省民政厅专场。省民政厅副厅长蔡强、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靳生喜、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苟鹏飞,共同介绍2022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完成情况和2023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养老互助幸福院”推进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专场。

  民生无小事,养老服务更无小事。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加快发展养老事业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老龄政策,加快构建高质量养老保障体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眼,从养老服务“需求侧”出发,连续三年将“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列为为民实事之一,今年更是将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同步纳入其中,着力推动我省养老服务全面快速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民政厅副厅长蔡强先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靳生喜先生、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苟鹏飞先生,请他们共同介绍2022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完成情况和2023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养老互助幸福院”推进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蔡强先生介绍2022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完成情况和2023年为民实事“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养老互助幸福院”推进情况。

省民政厅副厅长蔡强

  蔡强: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民政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民政事业发展,特别是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媒体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就2021年以来,我厅承担的全省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为民实事任务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2021年以来全省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看望慰问老年人,多次研究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方法路径,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加快推进我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着力保基本、兜底线、扩普惠,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目前,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7.9%;65岁以上老年人口33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3.4%;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迫切需要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围绕身边、周边、床边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基于此,从2021年开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养老服务“需求侧”入手,连续三年将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为民实事任务,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面临的生活照料等实际困难,更好地顺应民生期盼,回应社会关切。

  在规划建设上,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适老实用的原则,主要通过对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合理利用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落实建设用地用房。据统计,目前已建成的2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由政府无偿提供解决,10%由县级政府通过租赁、置换提供场地,5%新建。

  在设施配套上,针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急需专业照料护理、术后康复等服务需求的现状,明确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必须符合适老化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对使用面积作了明确要求,街道设置不少于20张护理型床位,乡镇设置不少于10张床位,按规定配备护理人员,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签约服务,提供健康管理、能力评估、康复理疗、保健养生、慢病诊疗等服务。

  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打造具备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购等“十助”功能,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同时,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

  在项目监督上,明确由县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市(州)民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项目建设完成后,在县级组织自评的基础上,由市(州)组织开展评估验收。省民政厅成立工作专班,分别对项目规划选址、建设方案制定、配套资金落实等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实行月调度通报制度,督促项目建设。

  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具备综合功能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0个,实现了城市街道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累计投资6.6亿元,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28.03万平方米,增加床位500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939张。目前,依托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浴、助急助购等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500万。

  二、今年为民实事项目进展情况

  2023年,我厅承担两项为民实事任务,一是建设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是建设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省政府为民实事方案印发后,省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指导推进落实。

  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我们继续按照政策要求持续推进。今年为民实事任务有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将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了为民实事任务,主要考虑是,我省农村老年人占比高,特别是独居、留守、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精神孤寂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示范带动、可持续运营的原则,综合考量各地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改扩建条件、后续运营等因素,在全省试点建设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力争用“小投入”换来让农村老年人“吃上热乎饭、和邻里之间熟人拉拉家常”的“大效益”,着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品质。

  在服务功能上,重点突出供餐助餐、休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洗衣、洗浴、理发等服务。

  在资金配套上,每个补助20万元,省、市、县三级按照5:2:3的比例分担。

  在运营方式上,积极倡导互助养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引导年纪较轻、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服务。同时推动邻里互助、志愿者发挥养老服务作用。原则上由村委会负责运营,有条件的地方可委托第三方运营,由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管理。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及时制定印发《甘肃省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建设标准、功能设置、服务运营、监督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联合省财政厅拨付省级补助资金1.55亿元,其中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5亿元,村级互助幸福院3000万元。同时,我们充分总结吸收近两年的经验做法,认真履行民政部门牵头职责,建立月调度通报制度,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指导,压实各级各部门职责,坚持统筹谋划安排、科学组织实施,协调推进落实,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以实际成效服务于民。

  截至3月底,两项为民实事任务进展顺利,项目规划选址完成率100%、市、县资金配套率70%。7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进度超过预期。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持续用情用力办好为民实事,确保两项为民实事建设任务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完成。

  最后,真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民政事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感谢蔡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为推动2022年建设12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采取了哪些举措?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靳生喜

  靳生喜:

  感谢您的提问。2022年,我们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10件为民实事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2〕16号)要求,坚持把全省建设1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年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注重紧贴实际部署,完善措施推进,上下协同落实,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了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及时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安排,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深入实地调研指导。省政府分管同志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调研,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就加强政策引导、资金保障、服务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为民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省民政厅党组把为民实事任务摆在年度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紧抓不放,坚持科学统筹部署,制定完善配套政策,聚合力量扎实推进。通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多次组织实地督查,进行现场督办,层层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为民实事项目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陇南市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亲自上手,出实招、下狠劲攻坚克难,集中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于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硬件标准高、服务设施全、配套资源便捷,一经运营便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充分肯定。

  二是修订完善措施,规范项目管理。为指导各地做好项目的运营管理,省民政厅及时组织力量修订完善并印发了《甘肃省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实施细则》,对项目建设的规范和标准、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实化,确保项目建设按标准推进实施。为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管,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明确。各地结合实际,细化制定了当地《实施方案》。省民政厅认真总结2021年经验做法,督促指导各地在项目建设阶段,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同步考虑运营管理事项,采取公建民营、委托运营和公建公营的方式承接运营服务,落实运营补贴,加强人员岗前培训,确保项目建成后能立即投入使用,避免建管用脱节、返工折腾等问题发生。张掖市超比例配套建设资金569.8万元,高质量完成既定任务,拓展服务功能,依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开展以“十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着力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新场景。

  三是加强工作调度,强化调研督导。为加强对项目的调度,省民政厅围绕项目选址、实施方案制定、资金配套、运营招标、投资完成率、竣工验收等6项指标,设计制作了《全省建设1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月进度统计表》,落实周统计、月调度通报制度,抓两头、促中间,对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地方,开展实地督导,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指导各地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安全关、验收关。厅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先后10次通过视频会议、集中培训等方式召集项目所在地市、县民政部门负责同志,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鞭策后进;省民政厅先后6次派工作组赴实地督办,现场发现问题35条,指导地方政府及时研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标准要求顺利实施。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想了解一下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是基于一个怎样的考虑?后续的运营管理将采取怎样的形式?

  靳生喜: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要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

  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整合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城市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资源,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品类更多、品质更好、品牌更优的有效供给,形成工作亮点、创出甘肃品牌”。省政府出台的《甘肃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明确要求“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到2025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要达到50%”。

  三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短板的需要。乡、村两级作为农村养老的主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目前,全省乡镇具备综合养老服务功能的设施,特别是村级具备助餐功能的设施相对不足。今年,我们通过进一步改造提升,巩固和利用好现有设施,使其能够发挥村级养老主阵地作用,填补村一级养老设施的空白和短板。

  四是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需要。目前,我省有农村老年人240多万人,特别是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独居、留守、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数量较大,这部分人吃饭难、精神孤寂问题较为普遍,是农村养老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农村老年人不离乡不出村的“家门口”养老需求,重点破解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和留守、空巢老年人的吃饭难和缺乏精神关爱等难点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比如,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东城嘉园村打造“爱心食堂”项目,采取每人每餐2-3元的定价,零利润运行,更好地解决了留守老人和特殊困难群体用餐难的问题。再比如,庆阳市环县毛井镇高家洼村因陋就简,坚持经济实用,改造闲置校舍,集中照料特困老人,干群同灶,在村委会搭伙,同时发挥老年人作用,谋划养鸡、养猪、种菜,发展院办经济,很受老年人的认可和欢迎。各地实践证明,以助餐服务为重点的村级养老服务阵地,是农村养老服务的“关键小事”,投入小、见效快,是解决民生的实事。

  对于互助幸福院的建设运营管理,始终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自下而上、示范带动、可持续运营的原则,由村委会负责运营,有条件的地方可委托第三方运营。积极倡导互助养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引导年纪较轻、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服务。同时推动邻里互助、志愿者发挥养老服务作用。我们指导各地结合本地物价水平,合理确定并公开收费标准。开展休闲活动不收取费用;餐费按成本价收取;指导各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村民互助、志愿者服务、发展院办经济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可持续运营。目前,嘉峪关、金昌、张掖等地已经落实相关服务人员岗位。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比较关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具体功能设置方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哪些服务?能否请详细讲解一下。

兰州市城关区火车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苟鹏飞

  苟鹏飞:

  记者同志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养老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全托日托床位、有就餐助餐服务、有康复服务、有康复活动设施、有覆盖辖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的信息化平台、有开展线上线下上门服务等“六有”功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全托日托、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购、助医等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项目建立初期,中心通过积极对接街道共建,深入老年人家庭入户摸底,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联合社区展开地推宣传活动,累计入户摸排3000余户,切实掌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定了后期的居家上门服务方案,定制了相关的养老服务产品。项目自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全托长者63人次,其中失能、失智长者53人,术后康复7人,自理及半失能3人;为辖区老人配餐3000余份,并为独居、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助洁、助浴、陪诊及医院陪护等服务300余次,目前已累计提供居家服务4000人次,解决了辖区部分长者的养老难题!

  家住城关区三益大厦的朱爷爷,今年已有91岁高龄,半年前因病进行了手术,出院后身体不便,基本的吃饭问题成为了摆在全家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女儿朱女士在外地工作,无法长期照顾老人,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父亲独居生活不便、营养不均衡、照护不专业等问题的出现,朱女士通过详细了解,抱着尝试的心态购买了我中心为老人所提供的上门配餐服务。购买服务一段时间后,朱爷爷及朱女士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朱爷爷的用餐时间变固定了,口味是为老年人专属定制的,膳食搭配既考虑美味又考虑营养均衡、健康安全;朱女士不需要担心父亲每日的用餐问题,既让家人享受到专业化服务也方便了自己。随后,朱女士又为朱爷爷定制了健康监测、助急等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与肯定,朱爷爷的子女表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居家服务,不仅让老人舒心、家属放心,还解决了居家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此外,项目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招聘了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搭建“八好”养老服务团队。发挥平台功能,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技术,提供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多层次、多样化、智能化等养老服务需求,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满足了辖区长者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主持人:

  感谢苟鹏飞先生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深度报道的媒体朋友请会后与省政府新闻办联系。

  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宣传推广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工作的成效,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政策普及,提升知晓率,推动惠民政策惠及更多老年人。今天下午是“实事惠民生  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专场,欢迎记者朋友们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